中国天文学的萌芽,你知道几个?
中国天文学的萌芽,你知道几个?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发展最早的学科,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带来了天文历法的萌芽,中国便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历法是古代天文学的中心,人类为了生存产生了饮食、御寒、睡眠等需求,因此掌握季节规律并积累一定的天文历法知识必不可少,季节时间的测定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1]。
中国古代历法的确立都是有其天文背景的,即以太阳在南回归线冬至点为基准。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 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核心基础。古人对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来的视运动的观察记载于《周髀算经》:“冬至……日出巽而入坤,见日光少。夏至……日出艮而入乾中国干支历法的第二十天,见日光多。冬至昼极短中国干支历法的第二十天,日出辰而入申,阳照三,不复九。夏至昼极长,日出寅而入戌,阳照九,不复三”[7]。可见冬至日,太阳出辰巽而入申坤,说明辰申连线、巽坤连线在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出寅艮而入戌乾,说明寅戌连线、艮乾连线在北回归线。
古人根据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创立了十月太阳历法,将一年 360 天分为十个月,也就是天干纪月,以冬至作为观测年日影变化的起点,划分出五季,十个月中连续两个月为一季,也成“五行”,意为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天文学的萌芽,你知道几个?,气候会不断往复的移行。一年五季依照 “木—火—土—金—水”次序循环周转运行不息的规律正是五行相生的体现,也是当时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并加以利用的体现。由此,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也逐渐衍化出来[2]。
十月太阳历将冬至称为“阳旦”,夏至称为“阴旦”,从日影最长的冬至日到日影最短的夏至日,此5个月为上半年中国天文学的萌芽,你知道几个?,属阳主热;从日影最短的夏至日到日影最长的冬至日,此5个月为下半年,属阴主寒。上半年的 5 个月均为“阳月”,下半年 5 个月为“阴月”,五季分别为甲乙月、丙丁月、戊己月、庚辛月、壬癸月,其属性以此为木、火、土、金、水。其中,只有第三季戊己月是由一个属阳月份和一个属阴月份组成的。《素问·风论》中云:“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中国干支历法的第二十天,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这里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就是十月太阳历天干纪月的典型实例。
《黄帝内经》出于养生、预防和治疗的需要,结合古代历法的太阳历和阴阳合历,尤其是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将自然界运动变化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关联,指出了生命活动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正是基于天文历法和时令气候变化。而天体的运转与春夏秋冬寒暑的更替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即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太阳从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上半年天气逐渐变暖阳气升发,自然界万物复苏到茂盛,人体随自然界而变,故要养阳养生发之气;太阳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下半年天气逐渐变凉阳气沉降,自然界万物成熟到枯萎,人便要养阴养护脏腑[3]。
《内经》蕴含的阴阳理论的发生与十月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凡用360 之数、五季、每季72天均可视为十月太阳历法的应用之例[4]: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 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素问·阴阳离合论》之“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
《素问·风论》云:“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皆如是.
十月太阳历为《黄帝内经》构建中医运气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通过了解古代十月太阳历解读《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形成和渊源,可以对我们深入研究运气理论产生指导意义,即“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
参考文献
[1] 王德辰. 干支历法对先秦两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 张登本.《黄帝内经》的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理论(三)——十月太阳历、五运六气历篇[J].中医药通报,2019,18(03):5-7.
[3] 段阿里.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与应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