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天文历法

(李向东)历法中相关的名词共9个11.9万

2023-08-30 13:02:33  人看过

(李向东)历法中相关的名词共9个11.9万

历法中相关的名词

共9个词条11.9万阅读

闰年

阳历和阴历中有闰日的年份,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如公历2020年为闰年中国干支历法的第二十天,全年366天;农历庚子年(2020年)为闰年,闰四月小(李向东)历法中相关的名词共9个11.9万,该月只有芒种,无中气,全年13个月。伊斯兰教历1428年(公历2007——2008),全年366天为闰年。

平年

平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íng nián,一是指阳历没有闰日(李向东)历法中相关的名词共9个11.9万,或者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二是指农作物收成很平常的年头儿。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中国干支历法的第二十天,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二十四节气

(李向东)历法中相关的名词共9个11.9万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的常用术语

共11个词条4.2万阅读

(李向东)历法中相关的名词共9个11.9万

节气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中国干支历法的第二十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黄经

黄经,是指天球黄道坐标系中的经度。它是在黄道坐标系中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一个坐标值,由春分点起向东量度。在这个系统中,天球被天赤道平面平均分割成南北两个半球。古人将太阳周年视运动线路(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称为黄道,黄经就是黄道上的经度坐标。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黄经度数划分,把太阳黄经的360°划分成24等份(每等份15°为一个节气)。

平气

平气,拼音是píng qì,汉语词语,意思是把一周年按时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

定气

定气是一种确定节气的制度。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标准,自春分点起算,黄经每隔15°为一个节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