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天文历法

干支纪日法:起源、定义与应用全解析

2024-07-21 14:03:59  人看过

干支纪日法起源定义应用全解析

干支纪日法

目录

编辑本段定义

“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1]

编辑本段来历

古书相传,黄帝时代有位大臣,名叫大挠,此人“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意思是说干支是由大挠最先创作的。实际上,这只是传说。从古代的史实看来,干支和干支纪法的产生也如同“火”的发现一样,是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并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也不能划清于某个时代。从殷墟甲骨片中文字已有干支象形(如右图),殷代帝王也多用天干的名字,作为他的代号,所以殷朝已有干支毫无疑义。[1]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春秋时代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截止2013年6月已确切知道: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干支纪日法,百年来也未错乱。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1]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编辑本段换算

公元纪日换算成干支纪日公式: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若为1月、2月则当前年份减一),M 是月份(若为1月、2月则分别按13、14来计算),d 是日数。奇数月i=0,偶数月i=6。

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舍去小数点后的数字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13 + 1) / 5] + 18 - 3 =160

除以10 余数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

Z =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13 + 1) / 5] + 18 + 7 + 0 =250

除以12 余数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

答案是: 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是癸酉日。

干支纪月法

目录

编辑本段释义

用干支记录月序的方法。综观历史文献,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古代人用纪月法参考每一年12个月;用于春夏秋冬季节生产。起源

古代最初只有地支纪月法,规定每年各月固定用十二地支纪月,即把冬至所在的月(即夏历十一月)为“子月”,下一个月即为“丑月”,依此类推(闰月视为上一月的重复,无地支)。

例如:古六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殷历则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历则以子月(夏历十一月)为正月。(这种制度被称为“月建”,上述情况分别称建寅、建丑、建子)。据记载,我国至迟在汉代开始使用这种纪月方法。

后来发展为地支纪月配以天干组成六十甲子,从而发展为干支纪月法,以五年为一周,周而复始(闰月同样无干支)。

编辑本段科学本质

究其本质而言,干支纪月法所讲的“月”,既非农历的月,也非公历的月,而是与24节气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的“月”。

古今的历法主要有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干支纪日法:起源、定义与应用全解析,太阳历如今是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农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命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阳历历的范筹。

四柱(八字)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则,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四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对照

现将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如下。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立春 315度 寅 立夏 45度 巳 立秋 135度 申 立冬 225度 亥

雨水 330度 寅 小满 60度 巳 处暑 150度 申 小雪 240度 亥

惊蛰 345度 卯 芒种 75度 午 白露 165度 酉 大雪 255度 子

春分 0度 卯 夏至 90度 午 秋分 180度 酉 冬至 270度 子

清明 15度 辰 小暑 105度 未 寒露 195度 戌 小寒 285度 丑

谷雨 30度 辰 大暑 120度 未 霜降 210度 戌 大寒 300度 丑

注:

1、一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从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时止。

2.每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寅月(一月)从立春时算起,到3月6日3时38分惊蛰为止,从3月6日3时38分起算作卯月(二月),余此类推。

编辑本段通俗详解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编辑本段古书纪月名

一月 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

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

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六月

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

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干支历法换算,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

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干支历法换算,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十月

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

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干支纪时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天干和二十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下表所示的60个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 癸未,甲申、己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干支历法换算,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就是用这“六十花甲子”来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这里的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分为十二小时。

在干支纪时制中,纪年和纪月是基本的。只要已知当年和当日的干支,就可推定当年各月干支或当年各日时辰的干支。

每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共需四个干支(共八个字)来表达。这八个字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干支纪时制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60”这个纯粹的数为周期循环纪时,这个制度既不受天文水平提高、历法该机的影响干支纪日法:起源、定义与应用全解析,又不因朝代而中断,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中国历史很长,不同时期不同王朝的历法(包括皇朝年号纪年法)变化纷纭,但干支循环却始终不断。各地一致。据考证。2700多年以来,大约100万个日子,干支纪日无一天中断。所以说,干支纪时制度像一根线把各种历法贯穿在一起,对我国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起了重要作用。

查询结果

公历:1990年12月21日(星期五)12点

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五日午时

春节:1月27日

节前:己巳年

节后:庚午年

八字:庚午戊子庚申壬午

五行:金火土水金金水火

方位:西南中北西西北南

亏缺:木

生肖: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