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天文历法

《河图》、《洛书》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

2023-03-25 14:01:47  人看过

《河图》、《洛书》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

《河图》、《洛书》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关于《河图》、《洛书》留下了很多传说。《河图》最著名的传说当属“上古之时,有一年黄河发大水,水中出现一匹神马,马身上背伏有一幅图。伏羲氏把该图案画了下来,并悟出了图画所表示的深意,依此图画出了八卦”,这就是《河图》。《洛书》的传说是:“洛水中出现了一只神龟,龟背上有一图案干支历法的奥秘,大禹看到此图后写出了治理九州的大法《洪范》”,这就是《洛书》。 自《河图》一词在3000年前在《尚书·顾命》中被刻在玉版上当做祭品以来,有其名实不知什么东西。到距今2500年的孔子也没有能见到实物,但都认为《河图》为“祥瑞”。在《周易乾凿度》中有:“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所以孔子没有见过《河图》,而把凤鸟来朝和见到《河图》视为祥瑞之事。后来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无非指的是前面说的伏羲由《河图》而画八卦、大禹依《洛书》而制定九州的治理大法,这两件事。都是古人的推测和假设,不能从文献记录找到依据。孔安国在《尚书序》中写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说明上古是有典可查的,但朝代的更叠、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使这些典籍被毁、遗失。但我们总能从现存的典籍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河图》、《洛书》为标志的。《河图》、《洛书》所传达的信息,自发现至今无人能解,因此也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的滥觞”。源头之水难以承载起一杯文化的美酒。不管怎样讲,我认为我们的文明是从一根四尺长的棍子开始的,有个成语叫“立竿见影”。这灵感来自于在劳作中对树木荣枯、影长变化的感悟。根据影长的变化最早定出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最终弄准了太阳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最早的“冬至”和“夏至”或许几万年前古人就已经懂得并掌握了。在立杆测影的过程中发现了勾、股、弦关系的规律。中国的几何学是在历法过程中的产物。立杆四尺,影长三尺,系望之绳五尺。后来为了方便计算发展到立杆八尺,影长六尺,系望之绳十尺。这在《周髀算经》中有所记述。三千多年前周公立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告成镇观星台院内的石柱(无影台),遗迹至今尚存。

周公在确定宗周迁都洛阳之时,决定要把都城建在天下之中的地方,登封市告成镇被周公测定为天地之中。这就是被古籍记载,后经考古证实古阳城(今告成),是禹的都城。后到元代有郭守敬在此建的高40尺的天文台。古人不断增加立杆高度,测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弄清楚一年的确切长度和五星运行的规律,为更加准确的制定历法做准备。在一九九七年起名专家,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来解决西方对我国历史的质疑。要弄清楚夏、商、周有王无年的情况,弄清中国的上古历史。因为我们声称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但我们却拿不出准确的历法纪年来回应世界的质疑,重点是我们没有一部五千年贯通的历法体系,把历史记录套进去,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历史不存在,而是我们没有按照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方法去证明。大家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我们使用了世界公用的历法,当然这在对外交流中是方便的。但问题是我们以前依王在位年数结合干支记录的文献,需要用今天的历法进行解读,这就给我们读史造成了很多的困难。又因我们的干支历法是依冬至朔为起点,而公历以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一年的开始时间,又与我们的冬至点相差约十天。加上近百年来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凌辱,我国的文化精英《河图》、《洛书》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从文字到记年的方法及治病的方法、中医的理论都在诋毁中国文化。

大有不废中国文字,誓不罢休之势。故近一百多年深得中华文化奥意的人越来越少,实在是悲哀。五行学说是中华医学、命理学说理论依据,那么五行学说从何而来呢?无论是现存的各类先秦文献,只有怎样利用五行来解释其病理及命理的论述,而没有其来源之说。这也正印证了《易传》上的一句话:“百姓日用而不识”。作为现代的我们,日用而不识的东西太多了,从现在的交通工具到日常用品等,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运输工具我们绝大多数不知其制造原理,而只是使用罢了。家用电器、手机也如此。我们只使用了其功能,而从不必识其制造原理。千百年后,如果新的科技成果出现或许未来的人真不知今天的电脑和手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一样。我们今天使用的日历也是一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出来了,并且不止一年,今后多少年的历法都有,手机、手表、电脑等都有日历,现在你只要使用一些设备。几点几分你干了什么事情是一清二楚。这就和我们今天只知道怎样使用五行的道理而不知来历的原因一样。今天我们的目的是要弄清五行及命理的依据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我们就不认为它是迷信了。对于星空的瞭望我们的古人加深了对于北斗、北极的认识及五大行星的认识,并把天空分为二十八宿,并制定星名。

最后成形于今天的星期。星宿的变化,对世间事物的影响,古籍中有了很多的论述,到《史记》中已成为“究天人之际”的理论依据,用天上星迹的变化来解释人间的一些兴衰突变。史记记载有 《天官书》,把天空中星的运行规律来结合人间兴衰并加以验证,写出了繁缛的文字。看来古人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那也绝不是千儿八百年的积累。古人历法的坐标有三:一是太阳的运动,二是月亮的运动干支历法的奥秘,三是天空中星际的运动。重点为北极、北斗、五大行星、二十八星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仰望星空观察中,古人发现傍晚时分,“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年年如此,这些是普遍规律。根据星图想象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至少在夏朝对历法已有了比较合理的安排,有《夏小正》为据,至今我们用的农历、阴历乃称夏历。在《尚书》、《尧典》中有羲和、羲仲、羲叔、和叔职责的安排。尧时定一年366日为当期之数。已有用润月定四时的记录,尧的时间距今大约4300年前后,也就是说4300年前我们用的是阴阳合历。为了弄清上古的历法,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学了无数遍,加之学习史记中的其他篇章,最终弄明白了古人的历法理念和理论依据,这依据来自于黄帝。

黄帝时就已发现19年一个冬至朔,黄帝采用算策推算了二十个冬至朔的历法380年,在《五帝本纪》、《孝武本纪》中都记载了那么一段话,说明每十九年出现一个冬至初一。对于《河图》、《洛书》我在20多岁时就接触,三十多年来对《河图》、《洛书》查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其他人对《河图》、《洛书》的研究也进行了很多关注,对其研究成果都感到不那么满意。因为谁也没有说清楚那此圈和点的用途和来历,《河图》为什么用五十五个圈点,而《洛书》却只用四十五个圈点。《河图》和《洛书》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信息。在研究古代历法的同时,有一天突发灵感,《河图》是不是历法呢?答案是确定的,《河图》就是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在我们的古代典籍中不见记载,现留的迹象只有十干、五行。十干与五行的关系是: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戌巳土、庚辛金、壬癸水,每行72天。土行的72天分别为木火金水各行后的18天,这在一些医学典籍中有体现。现在在云南彝族中还有十月历遗存,云南腾冲建有十月太阳历广场。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365日把五日拿出来,360天分10份,每份36日。我们可以得出每份开始到结束的一组数字,即(1-36)(37-72)(73-108)(109-144)(145-180) (181-216) (217-252) (253-288) (289-324)(325-360)+5天 365天《易传》上有一段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五相得各有合,天数25地数30,繁天地之数五十又五”。

天数阳数用Ο表示,地数用●表示。“1”单数用“Ο”表示、“2”双数用“●●”表示,以此类推,3用ΟΟΟ表示、4用●●●●表示、5用ΟΟΟΟΟ表示、6用●●●●●●表示、7用ΟΟΟΟΟΟΟ表示。8用●●●●●●●●表示、9用ΟΟΟΟΟΟΟΟΟ表示、10用●●●●●●●●●●表示,“Ο”共25数,“●”共30数,这就是“凡天地之数五十又五”。在推算历法记日、求天干的过程中,整数不用,只用尾数。把一年数字十份每份的数头尾就变成了(1 6)(7 2 )(3 8)(9 4)(5 10)(1 6)(7 2 )(3 8)(9 4)(5 10)用那些圈点表示出来就成了《河图》。大衍之数指的是:一年365天,十月太阳历最后一月的第一天是“5”,最后一天是“10”加上年尾的5天。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不同点在于此。因此说《河图》是由十月太阳历简化而来的。这是古人在4300年前使用的历法。因为在4300年后,尧的时代已经使用“以闰月定四时”的阴阳合历。《河图》单纯阳历的使用是4300年以前的事情了。由此可以说《河图》就是黄河上游地区古人使用的太阳历法,可能与炎帝有关,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发现的历法石柱,应该有十月太阳历的影子。

十干是由十月历产生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代表十个月,日亦用干表示(禹娶涂山氏时用的历日,辛壬癸甲即为证明),后来发展成十旬制,又配天时变化定五行。十月历被废之后,逐步发展为八节历最后形成了24节气,用24节气代表阳历。但在历史典籍中,五行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它发展成为我们中医学理论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把四时变化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而后把人的各脏腑的功能与四时结合,用以调节人体的功能变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干支历法的奥秘,以类比像。把五色、五音、五气、五味与五脏相配,用以调节人体气血使之内外平衡。前期的《河图》所代表的四季的天数是:冬(水)6X12=72天、春(木)7X12=84天、夏(火)8X12=96天、秋(金)9X12=108天,所以现在我们仍能从很多文学作品和建筑构件中还能看到这些数字的影子,最普遍使用的数为代表金的108这个数字。在《水浒》中有108将,在寺院中的罗汉像也是108个,天坛的栏杆108根等是有历法依据的。在后期金、木、水、火、土与四季的结合也发生了变化,春、夏、秋、冬为了与五行相合加入了长夏的概念,长夏是怎么来的,十月太阳历两个月一行共72天,土行的72天加上端正夏至前后的五日成六日,共77天或78天,所以称为长夏。

再后来历法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阴阳合历,把四季的地支土月的后18天定长夏。四季的划分是各90天,金行72天+土行18天、水行72天+土行18天、木行72天+土行18天、火行72天+土行18天,土行加起来也是72天《河图》、《洛书》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一年之数5X72=360天。这是《河图》反映五行的大体情况。那么《洛书》要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经我几十年的研究,《洛书》反映的也是历法,是十二月太阴历,阴历一年354天。把354天分6份每份59天,把一年的数字表示出来为第1份---尾数59天、第2份尾数118天、第3份尾数177天、第4份的尾数236天、第5份的尾数是295天、第6份的尾数是354天,恰好是一年之数。同样把整数去掉只用尾数,用1、2、3、4、5、6、7、8、9、10用数字表示出来,1份尾9、2份尾8、3份尾7、4份尾6、5份尾5、6份尾4。用圈点表示出来就是:这就是《洛书》的来历。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冬至”所在的月为“子月”、“夏至”所在的月为“午月”。这就是地支。最早记日同样用天干记日。我认为《洛书》是伏羲集团的发明,因为在我住的地方现在还有两个村子的名称为东月台、西月台,在其村东也有伏羲大峡谷、伏羲山、伏羲古镇等遗存。

北边巩义市河洛镇有古洛汭口、洛汭口附近的山上有伏羲八卦台等遗迹。《山海经》中有“帝俊生十日,帝羲生十二月”的记载,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等我认为都与历法有关。从《史记》的有关记录看,在上古帝王由颁正朔的权力而产生的领导权,就是代表天神行使的权力。黄河上游地区华婿氏和中下游地区夏的天鼋氏领导权的争斗是长期的,以不同集团所使用历法为代表,依其胜败而推广有很大的关系。羿集团肯定使用的是十二月阴历,所以为了争夺领导权才会去“射十日”。嫦娥可能是太阳历地区首领的人,而投奔月亮历为代表的集团,才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传说是合理的存在,只是后来的人们由于时过境迁,而不知当时的情况,所以才变为传说。尧传舜,舜传禹时都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天之历数在尔躬”,历法对于农业社会非常重要,庄稼有很强的时令性,何时种植,何时收获,有特殊的时间段,这种特性,是有种子在长期的培育过种形成的,所以非常重要。为什么《河图》要用五十五个圈点,而《洛书》只用45个点呢?因为表示的十月太阳历第五、十月的首数是5,尾数是10,所以要用5和10表示。而《洛书》所代表的十二月阴历,第五个双月尾数也是5,所以《洛书》不用10就把历法表示清楚了,仅此而已。

结论:1、《河图》就是十月太阳历,是在4300年以前在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使用了很久的历法,是十月太阳历的遗存。严格的说是十份历、五行历。因上半年的历数与下半年的历数相同,这就是五行的来历。记日用十旬制,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记录。2、《洛书》就是十二月太阴历。阴历准确的记录了月亮变化规律。后演化为六气。十二个月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3、那么为什么把《河图》与神马相结合呢?因为我们今天还视太阳为“天马行空”,太阳表示时间有上午、下午、中午等,午在十二地支中被马代表。午等于马,指的就是太阳。4、历法的闰余有立杆测影和二十八宿所在的位置决定。推算历法时只用《河图》、《洛书》所表示出来的规律。5、《洛书》与龟的附会,不过是指月亮从西方出来又回到西方落下,有回归之意,所以才被附会成龟,“龟”“归”同音。再者《洛书》其图形也与龟相似,所以后人才把《洛书》称为“龟书”。《洛书》的四正、四维的数相加各为十五,无非是告诉人们依60天为标准,每60天少一天,仅此而已。也式许在当时二十四节气己初步成型,1十5十9为一个节气,2十5十8为一个节气,3十5十7为一个节气,4十5十6为一个节气,5十5十5为一个节气,6十5十4为一个节气,7十5十3为一个节气,8十5十2为一个节气,9十5十1为一个节气,以此类推,表示24节气。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太阳历集团和月亮历集团经过长时间斗争,两大集团融合,逐步形成了阴阳合历(至少有4300年,从尧到今)。两大集团的融合至少有4500年的历史。天干和地支的完美结合产生了六十花甲子,用以记年、月、日、时,直到现在。古人把复杂的阴阳历法通过“Ο”“●”,巧妙的反映在十个数以内,这是多么伟大的科学的创造。这是历法非常成熟时对历法精妙的总结,也是4千多年前文化成就的结晶。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圆满的解答《河图》、《洛书》中存在的全部疑问。以上文字仅是我对《河图》、《洛书》一点粗浅的看法。请专家老师指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