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天文历法

传统春节习俗:从祭灶官到元霄圆,你知道多少?

2024-06-08 16:07:49  人看过

传统春节习俗:从祭灶官到元霄圆,你知道多少?

1.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2.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3.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4.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5.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6.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六天,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传统春节习俗:从祭灶官到元霄圆,你知道多少?

扩展资料:

1.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历史,缺少上古时期的文献,古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证实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传说有诸多说法,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

春节源于“腊祭(天腊)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等等。

据考,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

”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与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六天,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

《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六天,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年开端之始,谓之岁首(农历新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2.时间演变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时代,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历、阳历两节,人们把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3.名称变革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4.内容发展

远古时期,就有了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据古文献《三命通会》记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1.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2.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3.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4.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5.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传统春节习俗:从祭灶官到元霄圆,你知道多少?,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6.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扩展资料:

1.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历史,缺少上古时期的文献,古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证实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传说有诸多说法,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

春节源于“腊祭(天腊)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等等。

据考,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

”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与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

《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年开端之始,谓之岁首(农历新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2.时间演变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时代,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历、阳历两节,人们把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3.名称变革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4.内容发展

远古时期,就有了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据古文献《三命通会》记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关于春节的俗语和古诗如下:1、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2、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3、大账小账,三十晚上。4、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5、新年头,旧年尾。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唐·王安石《元日》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7、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译文: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漂泊未能归家。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译文: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译文: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故事: 很多年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

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

(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

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着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这里发了,这就是恶魔般的小丑没有杀我的原因

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有钱没钱,团聚过年

3、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4、干净冬至过年雨

5、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6、全家人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

7、过年过在嘴上

8、廉不廉,看过年

9、过了腊八就是年

10、猪怕过年

11、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12、不出正月都算年

13、三十晚上无外人

14、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15、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6、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17、瑞雪兆丰年

18、欠债勿过年

19、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20、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

21、二十八,贴年画

22、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2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4、乞丐过年也要歇3天

25、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26、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7、抗拒从严,别想过年

28、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29、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30、每逢佳节倍思亲

31、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32、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

33、傻子过年看人家

34、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35、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36、人家杀猪我杀狗,肝肠肚肺样样有

37、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38、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

39、过年不欠债,欠债不过年

40、坦白从宽牢地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41、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42、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43、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

44、小老媳妇盼时节

45、新年头,旧年尾

46、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47、大嫂,大嫂你别搀,过了腊八就是年

48、好受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

49、心到神知,上供人吃

50、寒冬至,狗肉肥

51、无酒不成席

52、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

53、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

54、过不完的日子忙不完的年

55、拜年拜到十七八,捉到拜年客来杀;拜年拜到二十边,捉到拜年客来煎

56、秀才拜年一张纸

57、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

58、新年到,闺女要画,小子要炮,老头要一顶新毡帽

59、要得发,扫十八;要得有,扫十九!

60、儿行千里母担忧

61、新年咸鱼冻黄豆,开春日子不但愁

62、年廿八,洗邋遢

63、有钱不买腊月货

64、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65、新姑爷进门,老母鸡没魂

66、冬至前后,腌鱼腌肉

67、三十晚上吃芋头,一年四季不会愁

68、肉生火,鱼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69、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

70、宁与他人赛种田,不和他人比过年

71、年年钱压腰,一辈生活不用焦

72、小娃儿闹过年,大人却犯难

73、二十四,写大字

74、有了猪头,年货不愁

75、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76、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饸)子往家转

77、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78、乡下忙的是八月,城市忙的是腊月

79、过年就是解馋

80、忠孝不能两全

81、三月的孩不过年

8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83、腊月二十八,过年回到家

84、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85、一年之计在于春

86、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

87、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

88、要得发,扫十八;要得有,扫十九

89、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90、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91、三十晚上洗个澡,一年身体好。三十晚上洗个脚,一年有吃喝

92、剃剃头、刮刮脸、有点倒霉也不显

93、礼多人不怪

94、有爸有妈初二三,无爸无妈斗挑担

95、谁喝多了谁难受

96、父母在,不远游

97、有它过年,没有它也过年,大年三十的春晚照看、年夜饭照吃、团圆酒照喝、鞭炮照放

98、孩子“畅年兜”(高兴过年),大人乱糟糟

99、过年过的就是钱

100、冬大过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呈现出一派安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按老北京的风俗,在这繁花似锦的除夕夜到来之前,人们要经过一个非常繁忙的准备期。民间流传着一段谚语就反映了这个忙碌而有序的过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去,社会的物质供应很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过年的筹备工作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当天算个小年。这一天,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关东糖和圆形的样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扫房间,特别是犄角旮旯儿平时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清扫,同时还要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农村,人们要把家中存放的稻谷脱皮,麦粒碾成面粉;城市的人们要买粮,也就是要为过年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十六去买肉,要多买一些回来,基本整个过年就够用了。而且买来以后,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开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需要提前做的,这一天也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没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后放在院子里猫找不到的地方,靠着大自然的温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鸡,过去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养鸡场和屠宰加工厂,更没有清理干净的整鸡和分割鸡卖。所以,人们都是买活鸡现场宰杀,带回来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就是为做主食准备的。那时没有现在用的方便快捷的发酵剂,要发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备充足。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得很齐,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人会很多。家里人都很忙碌,吃饭时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这天主要是制作这些主食,前一天已经把面发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种主要是馒头,除此以外,再蒸些花卷、豆包。有些巧手的主妇还会做出些新花样,比如,长着红眼睛的小兔子、可爱的小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熊等等,从主食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主妇的聪慧和勤劳。

三十晚上扭一扭,这天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除夕了。到了晚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品尝美酒佳肴,用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庆贺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用“扭一扭”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间把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拱拱手”是对拜年动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里人互相拜年,邻里之间也要拜年,特别是晚辈要主动给长辈拜年。

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有钱没钱传统春节习俗:从祭灶官到元霄圆,你知道多少?,团聚过年

3、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4、干净冬至过年雨

5、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6、全家人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

7、过年过在嘴上

8、廉不廉,看过年

9、过了腊八就是年

10、猪怕过年

11、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12、不出正月都算年

13、三十晚上无外人

14、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15、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6、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17、瑞雪兆丰年

18、欠债勿过年

19、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20、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

21、二十八,贴年画

22、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2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4、乞丐过年也要歇3天

25、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26、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7、抗拒从严,别想过年

28、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29、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30、每逢佳节倍思亲

31、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32、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

33、傻子过年看人家

34、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35、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36、人家杀猪我杀狗,肝肠肚肺样样有

37、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38、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

39、过年不欠债,欠债不过年

40、坦白从宽牢地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41、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42、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43、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

44、小老媳妇盼时节

45、新年头,旧年尾

46、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