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十卦天泽履,乾上兑下“履”字
《易经》第十卦天泽履,乾上兑下“履”字
《易经》第十卦天泽履,乾上兑下
“履”字,《说文》履,足所依也。。《释名》履,饰足以为礼也。履,践履也,有所蹑而进也。《尔雅释言》:履,礼也六十四卦履卦详解,有践履而不可违礼之义。故履卦象征循礼而慎行之义。履卦的上卦是乾,是刚健之君,而下卦是泽,是恩泽之意。《序卦传》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
在六十四卦中,履、否、同人诸卦旧脱卦名。本卦辞“履虎尾”前当有“履”字,以示卦名,盖古人传写脱误,观彖传可知。履卦意指人应小心循礼而行,犹如行走于虎尾而不被咬伤,虽有危险,谨慎行事,可致亨通。履综小畜。中爻巽错震为足,自上而履下。下卦兑错艮,艮为虎之象,因下卦而称尾。兑为口、为悦,中爻巽为顺,虎悦顺而不咬人之象。履卦以六三为主,六三在兑体,兑为和说,以应乾刚,其卦德下兑悦、上乾健,六三爻以柔悦行于乾健之下,有履危不见害而获亨通之象。咥者,咬也。
孔颖达曰:履卦之义,以六三为主,六三在兑体,兑为和说,以应乾刚,虽履其危而不见害,故得亨通,犹若履虎尾不见咥啮于人。
虞翻曰: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兑说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咥人”。刚当位,故通。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兑刚卤,非柔也。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彖传》说:履卦以六三为卦主,六三以柔行于乾刚之后,有以柔履刚之象,亦即卦辞履虎尾之意。卦德下兑悦、上乾健,即卦主六三居兑体之上,以应上体之乾健,有以和悦应合刚健之象。兑卦德为悦,喜悦,乾德刚正,六三柔悦以应之,因此有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之意。九五爻阳刚中正,高居君位,君临天下而无疵病者,以其有光明之美德。疚者,疵病也。孔子谓鲁哀公曰:丘闻之,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安。夫执国柄,履民之上,凛乎如以腐索御奔马。易曰“履虎尾”,诗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此与彖传所言“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之意相符也。
王弼曰:履虎尾者,言其危也。三为履主,以柔履刚,履危者也。履虎尾有不见咥者,以其说而应乎乾也。乾,刚正之德者也,不以说行乎佞邪,而以说应乎乾,宜其履虎尾不见咥而亨。
李士鉁曰:身处世间,莫匪危机,所恃以存者礼耳,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诗曰:人而无礼,不死何俟?有礼所以不死也。礼主乎敬,履虎尾,敬之甚矣。礼贵乎和,不咥人,和之至矣。嘉会以合礼,履之所以亨也。
孔颖达曰:以刚中而居帝位,不有疚病,由德之光明故也。
杨增新曰:孟子云,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必如此而后谓之不疚光明。
虞翻曰:坤柔乾刚,谦坤籍乾,故“柔履刚”。说,兑也。明兑不履乾,故言应也。
荀爽曰:谓三履二也。二五无应,故无元。以乾履兑,故有通。六三履二非和正,故云“利贞”也。
《九家易》曰:动来为兑为应上,故曰“说而应乎乾”也。以喻一国之君,应天子命以临下。承上以巽,据下以说,其正应天,故虎为之“不咥人”也。
《九家易》曰:虎尾,谓三也。三以说道履五,之应上顺于天,故“不咥人,亨”也。能巽说之道,顺应于五,故虽践虎,不见咥噬也。太平之代,虎不食人,亨谓于五也。
虞翻曰:刚中正《易经》第十卦天泽履,乾上兑下“履”字,谓五。谦震为帝。五,帝位《易经》第十卦天泽履,乾上兑下“履”字,坎为疾病,乾为大明。五履帝位,坎象不见。故“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大象传说:履卦下兑泽、上乾天,故有上天下泽,尊卑有别之象。此上下居位者之正理,人之所履当如是也,故取为履卦之象。君子者当效法履卦上天下泽,尊卑有别之象,辨别上下之分,制定尊卑之礼,以端正安定人民之心,使其知所遵循践行,而能尊卑有序。辩,通“辨”,辨明也。定,乃端正、安定之意。
方孔炤曰:不曰天下有泽,泽在天下,而曰上天下泽,所以严大分也。
刘沅曰:上下有定分,即有定理。位各称其德,士各修其业,人各恭其分,礼存乎其间矣。
程颐曰:天在上,泽在下,君子观履之象,以辩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
司马光曰:礼者,人之所履也。民生有欲,喜进务得而不可厌者也,不以礼节之,则贪侈无穷。是故先王作,为礼以治之,使尊卑有等,长幼有伦,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无觊觎之心。此先王制世御俗之方也。
马振彪曰:人之所履,各行其志,志光明则所履亦正大而光明。然志不可见,于履见之,欲定民志,即定之于所履,故上下之分不可不辨,分最着者,莫过于上天下泽,上之所履如天健之无私,下之所履如泽悦之无忤,则民志大定。
虞翻曰:君子,谓乾。辩,别也。乾天为上,兑泽为下。谦坤为民,坎为志。谦时坤在乾上,变而为履。故“辩上下,定民志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素履,谓履行朴素无饰之礼。初九阳刚得位,无应无比,处履卦之始,安守卑下朴素之礼,践而行之,以此为履,必无咎害。
李士鉁曰:初九处履道之始,无位之地,外不求应,内不失正,素位而行,无假缘饰。礼曰,甘受和,白受采。初之素,礼之本也。
王弼曰:处履之初,为履之始,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
虞翻曰:应在巽,为白,故“素”。履四失位,变往得正,故“往无咎”。初已得正,使四独变,在外称往。《象》曰:“独行愿也”。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独行,此乃谓专注奉行。象传取象,初九能安于卑下,履行朴素无饰之礼,乃因其心无杂念,能专注奉行依礼而行之心愿。
马振彪曰:中庸所谓,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即此爻义。
程颐曰:安履其素而往者,独行其志愿耳,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也?
荀爽曰:初九者,潜位。隐而未见,行而未成。素履者,谓布衣之士,未得居位,独行礼义,不失其正,故“无咎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幽人,乃指性情幽静恬澹之人。变卦震为大道、坦然。中爻离明在上,下爻则相对为幽。犹言前途平坦,不好高骛远,不计名利者,正吉。九二刚处柔位,居下卦之中,履道顺畅,犹如行走于平坦大道之上。又其阳刚而谦居柔位,故其性情宽裕,处事谨慎,犹如安静恬澹之人,能谨守正道而获吉祥。
程颐曰:九二居柔,宽裕得中,所履坦坦然平易之道也。虽履得坦易之道,亦必幽静安恬之人处之,则能贞固而吉也。
虞翻曰:二失位。变成震,为道、为大涂,故“履道坦坦”。讼时二在坎狱中,故称幽人。之正得位,震出兑说,幽人喜笑,故“贞吉”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象传说:九二安静恬澹之人,能谨守正道而获吉祥者,乃因其性情宽裕,处事谨慎,不自行淆乱其依礼而行之心愿。
梁寅曰:夫行于道路者,由中则平坦,从旁则崎险。九二以刚居中,是履道而得其平坦者也,持身如此,乃君子不轻自售,而安静恬澹者,故为幽人贞吉。
虞翻曰:虽幽讼狱中,终辩得正,故“不自乱”。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眇,目盲也。武人,勇武之人,指六三。大君,指九五。卦爻看中爻巽错震为足,下离为目,皆为兑之毁,故跛又眇。重卦人位,正居兑口,是在虎口之中,咥人之象。六三柔弱失其位,变重卦为乾,刚勇武猛,是武人亦为大君。解之,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正,履道不顺却盲动妄为,犹若眼盲而强看,脚跛而强行,履行于虎尾之后,而为猛虎咬噬之象,故有凶险。六三为一卦之主,柔据刚位而欲群阳归之,以武人之质而欲履九五之尊,乘时而僭越君位。
王弼曰:居履之时,以阳处阳,犹曰不谦,而况六三以阴居阳,以柔居刚者乎?故以此为明,眇目者也,以此为行,跛足者也,以此履危,见咥者也。
孔颖达曰:以六三之微,欲行九五之志,顽愚之甚。
虞翻曰:离目不正,兑为小,故“眇而视”。视上应也。讼坎为曳。变震时,为足。足曳,故跛而履。俗儒多以兑刑为跛,兑折震足,为刑人见刑断足者,非为跛也。艮为尾,在兑下,故“履虎尾”。位在虎口中,故“咥人凶”。既跛又眇,视步不能,为虎所啮,故“咥人凶”。《象》曰:“位不当也”。乾象在上,为武人。三失位,变而得正,成乾。故曰“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象传说:六三之象,如眼盲而强看,无辨物之明;脚跛而强行,无征战之能。有为猛虎所伤之凶险,之所以有此象,这是因为其上应乾健而下乘刚,居位不中不正,极其不当支故。而其以武人之质而欲履九五之尊,则也说明其意志极为刚强。六三为履卦之主。体说应乾,下柔上刚,尊卑合道,是以“履虎尾,不咥人,通”。今于当爻以阴处阳,履非其位,互体离兑,水火相刑。故独唯三被咥,凶矣。以阴居阳,武人者也。三互离爻,离为响明,为于大君,南面之象,与乾上应,故曰“志刚”。
马其昶曰:六三位不中正,窃据众阳,动而有应。为于大君,谓其有僭君之志,乾刚为大君,六三志欲化乾,而不知其凶之甚也。圣人惧人谓其足以有明,足以与行,而妄附之,故反覆申说其辞。
马振彪曰:阴柔害物,志不可测,刚愎自用,浸成尾大不掉之忧。莽、操擅权窃国,何尝不外示优柔,谦恭自抑,而其心觊觎非分,俨若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凶有不可胜言者,圣人取象于履之六三,惩恶而劝善也。
侯果曰:六三,兑也。互有离巽,离为目,巽为股。体俱非正,虽能视,眇目者也。虽能履,跛足者也。故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与行”。是其义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此爻,本爻变为巽,重卦为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愬愬乃畏惧貌。刚居柔位,无所凭藉,故为履虎尾貌。遇不测,戒惧谨慎,终吉。九四阳刚失位,近君多凶,有履虎尾之危,惟其以阳居阴,有谦逊、戒慎恐惧之象,故其终获吉祥。
高诱吕览注云:居之以礼,行之以恭,畏惧戒慎,如履虎尾,终必吉也。
朱熹曰: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刚,然以刚居柔,故能戒惧而得终吉。
虞翻曰:体与下绝,四多惧,故“愬愬”。变体坎,得位,承五应初,故终吉。《象》曰:“志行也”。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象传说:九四以阳居阴,有谦逊、戒慎恐惧之象,而终获吉祥者,乃因其能坚持依礼而行之意。
俞琰曰:履以和行,故六三之志徒刚,九四之志则行。
刘沅曰:三,才本柔暗而志刚勐,所以触祸;四,才本刚明而志恐惧,所以免祸。初之独行者六十四卦履卦详解,远君也。四之志行者,近君也。显晦之所履不同,而其道皆吉。
黄寿祺曰:本卦中凡见履虎尾者三:(1)见于卦辞中,取上下卦之以和悦上应刚健之象,故为不咥人而亨。(2)见于六三爻,以其乘刚妄动,违背履道,故咥人而凶。(3)见于九四爻,以其阳刚谦逊,戒慎恐惧,故得终吉。此三者不同,卦辞在阐释一卦之义,而爻辞则分别在说明一爻之旨。
侯果曰:愬愬,恐惧也。履乎兑主,履虎尾也。逼近至尊,故恐惧。以其恐惧,故“终吉”也。执乎枢密,故“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夬者,决也,不顾一切也。夬与履,皆乾兑上下相易之卦。上乾本爻变为离,重卦为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九五中正,无应无比,居至尊之位,于履之时,乃刚决而行之象。故而卦辞之意,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君位,有履道敬谨,刚断果决之象。惟以刚居刚,若刚决过甚,或有专断之失而违正道,故戒其守正以防危厉。
干宝曰:九五居中履正,为履贵主,万方所履,一决于前,恐夬失正,恒惧危厉。
李光地曰:履道贵柔,九五以刚居刚而决于履也。然以其有中正之德,故能常存危惧之心,则虽决于履,而动可无过举矣。书云,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此其所以履帝位而不疚也与?
虞翻曰:谓三。上已变,体夬象,故“夬履”。四变五,在坎中也,为上所乘,故“贞厉”。《象》曰:“位正当也”。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象传之意:九五履道敬谨,刚断果决,能守正以防危厉,乃因其居位正当,有中正之德,常存危惧之心六十四卦履卦详解,故决履有道。
马其昶曰:九五乃彖传所谓刚中正履帝位者也,知厉乃能不疚而光明,故夬亦曰其危乃光也。上天下泽之中,一阴为梗,以位正当之九五,决位不当之六三。彖书履帝位者,所以正名定分,黜武人之为于大君,亦犹春秋之志也。
干宝曰:夬,决也。居中履正,为履贵主。万方所履,一决于前,恐决失正,恒惧危厉。故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详,其旋元吉。
本爻变为兑,重卦为兑。悦也。中爻离为目、为视。“视履,考祥,其旋”谓明鉴履道之得失,考察祸福之徵兆。视,鉴也。考,察也。祥,禨也,吉兆也。即反省自己过去作为,有错改之。上九居履卦之终,阳居阴位,刚而能柔,履道敬谨,能明鉴履道之得失,考察祸福之徵兆,使不善皆旋归于善,故获得大吉。
王弼曰:祸福之祥,生乎所履,上九处履之极,履道成矣,故可视履而考祥也。而其居极应说,高而不危,是其旋也。履道大成,故元吉也。
李士鉁曰:鉴于六三之不善,而旋复于善,克己以复礼,尽人而合天,履道成而乾德粹矣。
汪德钺曰:履者,礼也。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威仪之则,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故曰视履考祥。
虞翻曰:应在三,三先视上,故上亦视三。故曰“视履考详”矣。考,稽。详,善也。乾为积善,故“考详”。三上易位,故“其旋元吉”。《象》曰:“大有庆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象传之意:上九之获得大吉而高居上位,乃以其个人有福而全民有庆也。
刘沅曰:上九以阳居阴,是有刚德而能小心者也,当履之终,前无所履,可以回视其履。大有庆即元吉,喜其慎终如始,故美之。
卢氏曰:王者履礼于上,则万方有庆于下。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