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点半,你如果到华漕文体中心广场上,总能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
每天7点半,你如果到华漕文体中心广场上,总能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太极拳堪称“国民体育“,
走在公园里或广场上,
总能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
每天7点半到8点半,你如果到华漕文体中心广场和纪王公园,会发现,这里很多满是练太极的小伙伴,左推右捋,松沉柔顺。而华漕其他区域的村居辅导站也配备了太极拳华漕分会的辅导老师,如果想学,就近联系就可以了。
在华漕,随处可见练太极拳的人,或者一个人安静地锻炼,或者三五成群互相学习,还有一些小朋友跟着教练,有板有眼地打拳,仿佛太极拳已是华漕人生活的一部分。华漕镇文体中心负责人表示,“太极华漕”是他们的目标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这项既能强身健体,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运动非常适合向社区推广,华漕正在太极作为品牌来塑造,未来大家一提到太极每天7点半,你如果到华漕文体中心广场上,总能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就想到华漕。
1 习练太极拳,
大家乐在其中
太极拳在华漕风生水起,不无原因。10多年前,就有很多华漕人开始练太极拳,大家普遍认为,打太极能够调节身心、增强体质,是一项不错的日常休闲活动。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集结到一起。2010年,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组织——闵行区太极拳协会华漕分会。
不得不说,华漕人对太极拳的追求近乎狂热。分会会长张仁芳说,由于华漕地处上海西北区域,太极拳起点晚,除了邀请专业老师外,他们还曾赶赴浦东学习,从早晨6点半到晚上六6点,几乎是12个小时沉浸。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6个月时间,华漕分会就在“圆满世博国际太极文化旅游节”太极拳比赛中斩获金奖。2015年,华漕开始推广“太极文化华漕行”,向村居推广太极拳培训。通过推广,习练太极拳的市民日渐增加,至今加入协会的成员有300多人,他们分布在各个村、居和学校,年龄最大的90多岁。
张仁芳(中)教授太极拳
身为会长,张仁芳见证了华漕太极拳的兴起。而她自己,凭着对太极拳的热爱和带领大家健身锻炼的热情,先后习练了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十几年来,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她都认真琢磨,反复研习。在她的带领下,华漕太极拳爱好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队友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张仁芳制订了3条原则:一是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接受任何吃请。二是不因人少而不教,不因年龄大与小而不教,对健身者一视同仁,对新来学习的爱好者,百问不厌,百教不厌。三是教学目的明确,不拉帮结派,不拉关系,一切为了群众健康。她常对大家说:“我们相聚在一起练习太极拳,就是为了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家庭才能幸福美满。”
现在,“华漕太极”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如果有相关比赛,轻轻松请就能组建一支队伍。“每年,我们都会举办一两次太极拳活动,大家都很踊跃,很多老人都期待着上台,觉得这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对于太极拳,张仁芳始终乐在其中。
2 太极运动处方,
传承中创新发展
2016年,金友武悦堂武术俱乐部落户华漕,集聚了包括丁文军等行业精英,为华漕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更传统、更正规的太极拳习练指导,成为“太极文化华漕行”的2.0版。
丁文军出生在武术世家,父母丁金友、李福妹都是著名的武术家,他五六岁就开始习武。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以此为荣,相反对武术充满了厌恶,还曾很认真地告诉双亲“永远不吃这碗饭”。2013年,父亲溘然长逝,留下未竟的武术梦。经过这一变故,执拗的丁文军“动摇”了。
金友武悦俱乐部的成立,将原本分散的师兄弟聚在了一起,同行的名家名师也应邀而来,大家齐聚华漕,以武会友,百川论道。谈到落户华漕,丁文军说每天7点半,你如果到华漕文体中心广场上,总能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华漕堪称武术小镇,村村都有太极拳队伍,能一下子召集1000多人参加武术活动,这是推广太极拳最好的“土壤”。武悦堂开张第一年,就开展了“大师零距离”等活动,聘请教练下社区辅导群众练太极拳。
丁文军最终还是继承父业
丁文军展示闵行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陈式)
今年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经历过新冠疫情,丁文军敏锐地感觉到,太极拳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最近,他正在酝酿一个新的项目——华漕全民健身方案,针对华漕16万常住人口制订一整套体医融合的科学健身服务方案,包含健康知识讲座、太极运动处方服务等专业、科学、安全、有效的系列服务,如健康知识讲座、多病种太极运动处方课程、太极拳教学、八段锦教学等课程,为居民提供一张科学实用的“运动处方”。
“我们的太极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身体素质、体能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制订的一套个性化运动方案,有国家专利权。”丁文军告诉记者,结合太极拳,他们还做了很多康复、大病相关的工作,比如与葛均波院士团队合作临床辅助治疗,与和睦家尝试老年功能治疗和产后恢复,与中和堂中医门诊部一起推广社会运动等。
在丁文军眼里,太极拳不仅要有对传统的继承,更要有所创新。所以,他开始将太极拳与医疗板块结合,除了跟踪临床数据,还要收集康复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说服大家通过自我练习,达到自我保护、提高免疫力的目的,最终实现治未病。
当然,在太极拳推广上,武悦堂也不遗余力。2018年底,太极拳课程已覆盖华漕所有体制内的学校,目前正在进一步向全区所有学校推广,这一目标预计2021年年底前完成。
3 是一项运动,
更是一种社交
推广太极拳,丁文军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弟子郁瑞君,也是武悦堂的总教练。郁瑞君是华漕本地人,8岁开始跟老师练习武术。1年后,丁金友、李福妹到华漕招武术预备队、经过层层筛选,他进入师门,从长拳练起,并逐步过渡到太极拳。
“小孩子直接练太极拳,功底不足。”郁瑞君告诉记者,自己练太极与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人还是有区别的,老人以健身为目的,而他则是要打比赛获得好成绩。至今,他拿到过的最高荣誉是世界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太极剑冠军。
郁瑞君晨练中
如今,太极拳已是郁瑞君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套拳,更有精神层面的影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他说,每个人对太极拳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比如1个老师教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动作很像,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太极拳的奥妙之处。
作为总教练,郁瑞君在教授太极拳时也有自己的“套路”。“老人和小孩完全不同,小孩要求会更高,要让他们对太极拳理解更透彻。除了教简化太极作为基本功,还会教陈氏、杨氏太极传统拳法以及竞赛太极。老人的话,基本就从简单教起。”他说,太极拳不仅是一项技术体育,还是一种社交方式,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共同领悟太极拳的功底,感受太极的应用。
和郁瑞君不同,张家林属于华漕的“外来人”,不过他们都有共同的头衔——太极拳教练。张家林来自河南省温县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从小受家乡文化的熏陶,7岁开始练太极拳至今。2018年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他来到华漕的金友武悦堂。
张家林(左)与拳友
“记得第一次进入武悦堂,一下子就感受到浓厚的武术氛围。在这里的2年多,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张家林还记得,有次练杨氏太极拳,由于自己不适应想要逃避,这时候,老师丁文军和王伟星看出了他的想法。“他们说,作为一名教练,要多学多练多看,陈氏和杨氏太极拳虽然是两种风格的太极拳,但都同属于内家功法,都是以内带外,一动全动。听了之后,我茅塞顿开,对武术有了新的认知。”
4 太极华漕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