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周庄狂鹤一门研究古为何不开门见山“天文”之名义

2022-09-30 14:09:31  人看过

周庄狂鹤一门研究古为何不开门见山“天文”之名义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阶段划分

文 / 周庄狂鹤

一门学科有其源流,如同四季的轮回,大致要经历生长收藏四个阶段。中国古天文历法的发展,大类如是。这四个阶段,如同它的简历,我们看其简历可大致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学者们对古天文学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依据不同划分标准,给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虽有差异,但总体上仍符合萌芽、发展、鼎盛、衰落的大趋势。朱文鑫在天文学小史里讲到,天文学由观测方面论,约可分为三大时期:一是肉眼天文学时期,这一时期观测天象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解读,全靠目力;二是远镜天文学时期,公元680年,放大幻镜的发明与改造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解读,促进了之后三百年天文学的突飞猛进。三为分光天文学时期,引用分光镜以测星,为近代物理天文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石。分光镜代替远镜(伽利略观测法),由物理性质结合化学成分研究星体组织。基于此理论,朱文鑫依照天文学之历史,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观测天文学或应用天文学时期;第二阶段为引力天文学或论理天文学时期;第三阶段为物理天文学或自然天文学时期。

由此观之,朱文鑫划分理念过于注重天文仪器(生产工具)的改进,而忽略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创举与成果。如此一来,诸如日躔月离、朔闰、二十八宿、分野说,推演法等成果该如何安置呢?此外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解读,我国天文历法何时诞生、何时发展、何时鼎盛,朱文鑫也未作详细解读。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朱文鑫说中国古代天文学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而不言历法。换句话说,研究古历法为何不开门见山的讲历元,却要冠以“天文历法”之名义。其实这个问题关乎历法的起源。中国的古历法,其源头在天文。就天文历法的发展阶段而言,二者同源,它们的最初阶段,都从“观象授时”(萌芽时期)开始,简而言之,不能绕开天文说古历法。那么这一时期的界点在哪里呢?日本学者新城新藏在其《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中给出了答案。新城新藏将我国古代历法发展时代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自上古至春秋中叶(公元前2000—600年),称之为观象授时时代;二是自春秋中叶至战国中叶(公元前600—360年),制定历法前之准备时代;三是自战国中叶至太初元年(公元360年),制定历法之时代;四是太初元年以后(公元前104—近代),历法已行之时代。我国天文历法以观象为起点,毋庸置疑。不过,新城新藏对历法时代的划分有待商榷。因为有上古,就牵扯到历史阶段划分问题,史学家对上古、中古的定义尚有争议;再者制定历法时期与准备时期的结论,并不符合实际。公元前427年,四分历成型。古历法的制定不再单方面依附于观测天象;此外,新城新藏的划分只有萌芽时期与发展时期,至于古天文历法何时鼎盛,何时走向衰落,也没说清楚。那么,现有文史资料中,谁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阶段的划分较为标准呢?观众家之分法,刘金沂的分析较为妥当。刘金沂综合多部古历 周庄狂鹤一门研究古为何不开门见山“天文”之名义,根据天文学的本质和计算原理,对古天文历法进行了分期。

第一期东汉乾象历之前,可称为固定周期均匀运动期。这里包括古六历以及观象授时取得的成果,如 《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 周庄狂鹤一门研究古为何不开门见山“天文”之名义,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史记·五帝本纪》更有大量天象记载,如:“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等等。古六历、后汉四分历等基于行星的固定周期均匀运动,可以确定历元,所有年的日历可简单地用周期循环叠加而推出。遗憾的是,他忽略了司马迁的历术甲子篇,忽略了历术甲子篇所述历元之时代。第二期至隋皇极历,包括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历法,逐渐认识到日月行星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并完成均匀运动向非均匀运动的改革使命。皇极历首创日躔表,按照不同节气列出太阳实际行度比平均值快或慢的值;此外,皇极历首创计算合朔时日月去交点距离的方法——入交定日数,为交食推步确立了科学步骤等。第三期隋皇极历至元授时历。为固定周期的非均匀运动期。包括隋唐历法、众多宋历及辽金历法,算是中国古历法鼎盛期,这一时期为了计算各天体在固定周期内的非均匀运动,发展了二次和三次内插法等数学方法,并结合此计算法与天象,构成了中国历法计算的主体。第四期为元授时历,可称为半固定周期非均匀运动期。这一时期基于南宋杨忠辅提出的回归年长度变化为古大今小的认识,创岁实消长法,逐步完成固定周期向半固定周期在认识上的发展。综上所述,此分法,虽以计算方法为门户,但融合了重要历法创举与成果,这些创举恰好代表了古历法发展的重要节点。

中国古代天文学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雄居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在3—13世纪之间,甚至达到了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然在明末清初,古天文学开始衰落,究其种种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内在的,也有“西学东渐”的影响。古天文历法研的滞步,应该值得反思,好在我们沉痛思定,再次崛起。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我国的天文事业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与此同时,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正在有选择的开发利用,值得欣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