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历 什么是“干支记历法”?

2022-08-27 19:01:08  人看过

天干地支纪年历 什么是“干支记历法”?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讲起来也很无聊。为了增加一点感性认识,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从几个历史事件的年表说起。

甲午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今年是旧历甲午时期,故称“甲午战争”。

1911年10月,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他领导的革命军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推翻了君主制。今年是旧历1911年新年,这场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辛亥革命”。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发表了《甲申三百周年大典》,揭示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迅速失败的历史教训。这篇文章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全党作为关于延安整风的文件发出。1944年,按照传统的干枝年表方法,为甲申年。300年前的甲申年是1644年,明朝灭亡之年,也是李自成在农民战争中的胜利和快速失败之年——“甲申三百年”年会”,应该被解读如“三百年前祭甲神”。

上述历史事件中的“甲午”、“新海”、“甲申”是采用的“建知纪历”,即以天干地支相配来表示年份。干支纪历又称“甲子纪历”。

“干支”又称“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一种特殊的序数系统。

“干”指十茎,依次为甲、乙、丙、丁、吴、吉、克、辛、任、桂。

“支”指二十支,依次为子、丑、阴、茂、陈、泗、武、卫、申、幽、徐、亥。

古人视天为阳,以地为阴,所以自然十茎合天,十二主宰地,被称为“天干地支”。

推而广之,“天干”象征树干,“地支”象征枝干。因为《白虎通》里有一句话,“甲乙为茎,丑为枝”。茎、枝之名,原出自“干枝”,即树的枝条纵横,以形容十枝与十二枝相配。后来,它被视为“甘之”的抽象名称,并呈现出神秘的色彩。(徐莉莉《浪漫谈天》《干与养》)

甲骨文中存在的干支纪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之一。这种年表是按照天体反复变化的顺序,反映人类社会的变化和规律,具有无限延展和不受干扰的历法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年表、年表、月、日、年表的方法。

一、干支之年

农历是以茎和枝为基础的。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共可组成60对配偶,用来表示年份的先后顺序。组合规则为:奇数天干匹配地支奇数,偶数天干匹配地支偶数,形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上,至于归海,共有60对茎枝组成一张“甲子桌”,来回走动,来回不乱,久而久之。2007年定海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农历的五子年。

甲子桌(60对茎)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五陈纪司耕五心未人神鬼友

甲胥益海丙子丁丑五印记毛庚陈辛思人五记未

嘉神益友兵徐定海五子记仇庚寅辛卯人陈贵司

甲午衣卫兵神定有午徐继海庚子心丑人银鬼帽

嘉臣一思兵五丁未五神纪有耕徐辛亥人紫鬼丑

嘉音一毛兵陈丁四物无忌未庚申心有仁徐贵海

茎枝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组合的60个甲子的位置不能颠倒。拿它来代表时间单位,就可以知道顺序了。

干支编年的优点:一是按顺序不间断编年。一个甲子做完后天干地支纪年历,可以再拿一个甲子(比如“甲申三百年节”中,300年是五个甲子的总年数)天干地支纪年历,这样就可以把互不相关的年数整合起来成一个整体,不像皇帝的年,是以年为单位的。除以持仓时间长短和换元频率。二是可以上推(逆推)茎、枝的年表,从而知道古代的茎和枝。一般历史年表所列的西汉以前的枝干,都是后来颠倒过来的。

60甲子存在于殷商甲骨文中,但在东汉以前,只用来记年,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以后,用来记年. 现在,除了农历,这种年表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近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如甲午战争、八国之乱、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干支历年表现。

二、吉越专用词

古人对“月亮”的概念只与月亮的圆缺相联系。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月球的圆缺与时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些特殊的名词来表示月球的常用序数。

1.朔——正月初一。

这是月亮完全看不见的时刻。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穿行,与太阳同时出现和消失。古人认为日月相会,又称新月。古人十分重视朔,当时的君主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朔)都会去庙里设置祭祀,称为“高朔”。因为太阳落下是错误的,所以时间搞砸了。在史家的记载中,如果事件发生在新的一天,就必须写下来。《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新日新卯天干地支纪年历 什么是“干支记历法”?,日蚀之。” 据考证,

2.回——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

因今夜无月光,故名暗。庄子《逍遥游》:“晓菌不知暗月”,暗:夜。朔:黎明。从黄昏到黎明只有一天,早晚生死攸关的细菌不知道黑夜和黎明是什么,它们的生长期很短。药鼐《登泰山》:“五神暗五鼓,紫影坐阳观日出。”

3.希望——农历十五。

希望是满月的时候。为什么叫“希望”?此时地球移动到日月中间,因日月升起又落下,一东一西,遥遥相望,故名。张璞《五墓碑》:“犹记得周公之被捕,三月定卯。”

4.四旺——特指农历十六。

也就是“看”后的日子。苏轼《前赤崖赋》:“任墟之秋,七月观之,苏子与客划舟游赤崖下。”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古历常用的序数: 月初一叫新月,月亮是完全看不见的;十五号称为满月;第二天(16日)被称为希望;,晚上没有月光。了解这些有助于弄清楚古籍中描述的事件何时发生。

三、干支日记

每天用一对茎和枝记录茎和枝的记录。一个“甲子表”代表60天,60天后重复记录。假设某日为甲子日,甲子之后的日子依次推演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的前几日先后演绎为鬼海、仁旭、心友等。60甲子重演。

这种日记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有一件武夷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的牛刀,上面刻有完整的60甲子,很可能是当时用来计算天数的茎枝表。据考证,我们更确切地知道:春秋鲁寅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发生了一次日食。最迟从今年开始天干地支纪年历 什么是“干支记历法”?,我国的干支日记系统一直没有中断。

四、地支时间

一天的长度现在从午夜 0:00 开始分为 24 小时。古人没有计时仪器。根据天气情况的不同天干地支纪年历,将白天和黑夜分为12个时间段,称为12小时,用12个地支代表12小时。12点与现代时间系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十二点

时间

比较时间

计时词

例子

小时

晚上 11 点 - 下午 1 点

午夜

“半夜,雪越来越大了”

丑陋的时光

1-3点

打鸣

《办公室外的鸡叫》

尹施

3-5点

平单

毛实

5-7点

日出

“点猫”是工作点名的意思

时间

7-9点

早饭

时间

9-11点

角落

中午

11 - 下午 1 点

日本和中国

“中午热的时候休息”

还没有

1-3点

日光

太阳向西倾斜

沉实

3-5点

晚餐(小时)

“当晡(bū)时,门坏了”(晡是吃饭的时间)

你时间

5-7点

日入

徐适

7-9点

黄昏

《黄昏后的嗯嗯》

海石

9-11点

人决定

“安静的人解决了开始”

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准确的计时工具,所以一天中的时间以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表示。在这12个计时词中,“鸡啼”和“人设”是借助鸡在半夜打鸣和人在夜间休息的特点来表达时间的。“朝时”和“时时”是在汉朝之前,借助古人的一日两餐来表示时间的。其余 8 个基于自然特征——主要是太阳的位置来指示时间。太阳在正中时称“孙中”,正中时称“雨中”,太阳偏西时称“孙昳(diè)”。,也称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