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天层结构模型建构离不文学知识?中人为什么会热衷于天文之学?
道教天层结构模型建构离不文学知识?中人为什么会热衷于天文之学?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道门中人为什么会热衷于天文之学?只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中国的天文历法与干支,天体的崇拜与敬畏,求道证道的需要。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也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换句话说,道门人士出于建构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发展完善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目的,也必须仰观天文,致力于天文观测。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道教宇宙论认为宇宙演化经历了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运几个阶段,逐步形成道教三十二天、三十六天宇宙天层结构,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不断建构和完善,最终促成了道教多层次、全方位梯级神仙谱系的建立和完善。
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科仪形式来表达。宗教仪式是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名目繁多的道教仪式实施中,道教徒沟通了人与神鬼的关系,寄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道教天层结构模型建构离不文学知识?中人为什么会热衷于天文之学?,倾注了自己的宗教感情中国的天文历法与干支,满足了自己的信仰和心理需求。道教科仪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建设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也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张道陵、张衡、张鲁一系的天师道以二十八星宿为模型框架,将教区分别与二十八星宿一一对应起来,形成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受道教夜观星象这一遗风的影响,道教还以天空的星座、形象图案为旗帜,加以北斗七星图案的七星旗,与太极图一样也是道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存的道教用以召劾鬼神的符签种类很多,其符字源起,按道门的说法,与天空云气星辰自然形态的“天文”有关,道门使用的令牌、法尺、法剑等法器上也常常刻以二十八星宿、北斗之类的星象。此外,有很多高道都精通天文之学(简称天学),如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有相当影响和地位的隋唐的李播、李淳风父子、《步天歌》的作者丹元子、元代道教天文学家赵友钦等等,不胜枚举。而且,在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巅峰的唐代先后有六七位道士担任国家最高天文机构的行政首长——太史令,道教与天文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天文学重在历法,与农学、医学、算学并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学科。其中中国的天文历法与干支,天文学与算学关系最为密切,古人称之为“天算之学”。这里所说的“天”指日、月、星、辰的天体结构和运行的观测研究,“算”指根据这些天体运行的观测,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也称“推步”。古人从事天算之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观象授时,制定历法道教天层结构模型建构离不文学知识?中人为什么会热衷于天文之学?,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中国古代将历与法合称,指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即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一切动态,以测定其规律,制成法度,用来度量时间。中国古代的历法学是在天文学与观象授时的密切配合下发展起来的,天文史也是一部历法史。我国古代最早的历法,按司马迁《史记•历书》的记载,始于道教所崇奉的黄帝。太史公以为神农以前太古远了,无法稽考,正是黄帝考定星历,于是有了历法。中国的历法是否自黄帝,有待进一步考证,但道教重视历法,道门中人与中国古代历法关系密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道教的内修外养强调顺天应时,离不开对自然节候的把握。道士修炼,要根据天地、阴阳、节气的流转“进阳符,退阴火”。因此节气时辰对于道门中人来说,是一个极关键的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道教为了修炼的需要,还创造了一些特殊的、在道门内部流通的历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