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阴阳五行

《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

2023-07-22 18:02:39  人看过

《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

【理论探讨】《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摘要: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 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 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 五味中图分类号: R222. 1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6-3250( 2011) 04-0351-02 基金项 06-) 《汤液经法》图的理论价值《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以下简称《辅行诀》) 系敦煌石窟藏经洞所藏的古代经方文献,原本毁于 文革。现存抄本约有 20 多种,经有关专家整理版本 也有多个。该文献保存了宋以前的有关经方内容, 特别是《汤液经法图》,被认为是经方理论的核心。 《汤液经法》图的文献版本选取根据《辅行诀》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不难 发现一些文献由于传抄失误或者整理疏忽等原因, 产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本文选取了王雪苔、 张大昌于 1976 年合校版本所记载的《汤液经法图》 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有关经方的组方规律。 《汤液经法》图的构造和内容《辅行诀》认为: “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 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2]”这个图被当代研究者 命名为《汤液经法图》。这 法》所载经方的核心机制,如果能正确理解、熟练掌握五行五味,那么就把经方医道都贯通了。 该图主要构造是由一个双层的空心正五边形所 构成,其五边五角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标注了文 双层五边形的外侧一层,从“用水体”开始,逆时针逐次标注着“用水体”、“用金体”、“用土体”、 “用火体”、“用木体”。五边形的内侧一层一共有 10个字。该图主要用于说明体、用、化 味理论对于经方组方规律的指导作用,《辅行诀》也 把该图视为经方理论的核心和关键。 五味体、用、化理论五味酸、苦、甘、辛、咸分别 和一般的理论是不同的,只有味甘属土相同,在此应特别提出注意。 体用理论的独特性在这个图中,最为显著的是独特的五味理论,借 助了中国 不同的治疗目的。所谓体用的区别无非就是分清阴阳,体则为阴, 用则为阳,一个偏重于有形之质地,一个偏重于无形 之功能。在这里,体用二字用以区别两种不同的药 味,下文一概简称为体味和用味。体味和用味在图 中总是间隔出现,其在边上体用二者总是顺时针五 行相克,在角上体用二者总是顺时针相生关系。该 图揭示了以五脏补泻法的用药准则,现详细说明如 [3]”结合小补肝汤的组成来分析: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 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干姜、五 Vol. 17.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姜的辛味是木之用,而五味子的酸味是木之体,用味的作用为阳、为补,而体味的作用属为阴、为泻,酸体 或者薯蓣)的甘味正好是 用以缓之。

同理,不难发现其他的小补汤也遵循着类似的 模式。也就是说,其规律为在小补汤中所补的脏腑 对应着图中外圈相应的五行属性,该边内侧的体用 两味,就分别承担了补泻功能,由于方剂的治法是补 法,所以补药多于泻药,也就是说用味为君,多于体 味臣药,边外侧标注的化味,就是佐使。其他四边同 理可明,分别对应着肾、肺、脾、心的补法原则。 大补汤的理论分析对于大补汤来说, 证候更加复杂一些,其组方机制也就相应有了变化。 以大补肝汤为例来分析: “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 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 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 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 各一两) 、大枣( 十二枚,去核,一 方作薯蓣) 补法的原则是不变的,所以大补汤中仍然有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然而多出来的旋复花和丹皮 味咸,多出的竹叶味苦,两药的味正在顺时针方向相 邻的一个边上,其中体苦而用咸。因其顺时针,也就 是“进”的意思。图中下标文字所说的“阳进为补” 的意义,所谓七为火数,是来自河图的火之成数,与 水之成数六相对,以水火代表阴阳,说明进退和补 泻。另说,所谓六七为大补大泻汤中药味数量,察之 多验,虽失于机械,仍可作参考。

同理,考察其他的大补汤,也能看到比较统一的 模式。其规律为遵从小补汤的组方药味选择步骤, 然后再按照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找到相邻的边,选取 相应的药物,其中用味药的量大,体味药的量相对较 小泻汤的理论分析该图标明阳进为 补,相反的就是阴退为泻。根据图示不难发现,所谓 泻某脏的方剂按照图中五边形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选取体用味进行配伍。 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葶苈子( 大黄、芍药(各三两) [6]”根据前面25 分类,葶苈子和大黄是咸味的五行五味,而芍药是酸味的,在图形中的右下角,咸为体味,为阴、为泻、为君臣药, 性是金,合乎肺的体用补泻之理。同理,用这个模式去研究分析其他四脏的小泻 汤,可以得到这样的规律性认识: 在五边形中的外边 找到需要治疗脏腑的五行属性,以该边内侧的体味 为主,选取相应的君药和臣药,然后以用味选择相应 候更加复杂,所以治疗也相应采取多种不同药味来组织方剂。现仍然以大泻肺汤为例来说明。“大泻 肺汤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 满,欲得气 、黄芩、干姜(各一两) 循着同样的原则。葶苈子和大黄味咸,是体味,功在泻肺,芍药味酸,是用味,功在佐治。逆时针转到相 邻两边,分别是甘用辛体和咸用苦体,因而选择了甘 草之甘味、黄芩之苦味和干姜之辛味,各 方向上,所以叫做“阴退为泻”。

同理,用这个方法去分析其他四脏的大泻方,可 以得到这样的规律性认识: 在图中五边形的外侧找 到需要泻脏的五行属性,以该边内侧的体味为君药, 然后以同一条边上相邻的用味选择相应的佐药,以 反佐君之偏性。然后再沿着逆时针方向,选取需要 泻的脏腑以下两 味中,和君药相同剂量的为臣药,药量同于君,其他 救诸病误治方理论分析以上主要讨 论了五脏大小补泻的问题,在体用化合之外,还有化 味一说,为该理论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现根据图 形,整理化味规律如下。 五味体用酸辛 用,而体用化合在一起,化生出来的味是体味五行属性的生我一行,或者说是用味五行属性的所克一行。 原图如此,其具体的机理待考。 《辅行诀》的五脏泻方其病因都比较特殊,大都 是误治导致的。误用汗、吐、下、寒冷或者火法等治 法,不但没有治好本脏的疾病,而且还分别损伤其他 的脏腑,其主证分别是烦、、燥、滞、痞。所以结合 原文,原 “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 中烦满,气结方: 葶苈子( 熬黑,捣如泥) 、大黄、生 地黄、竹叶、甘草( 各三两) 上方 方中咸为体味、为泻,即所谓葶苈子、大黄之类,其味正在肺所对应的一边,这是泻肺通用的君药,而 生地、竹叶味苦,而甘草味甘,除燥二字的逆时针方 向上,苦甘化味是咸,而咸正是泻肺之味,如果从化 味这一边来看,顺时针为泻,那么苦甘化咸、咸又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 Vol. 17. 脏风寒积聚病》曰:“心中饥,食即呕吐”等,此处的 “心”都是指 胃或胃脘。

《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

烦,指搅扰纠结貌。喜者, 犯胃,胃气上逆,故出现胃中搅扰纠结,恶心多呕,即条文所言“心烦喜呕”的症状; “脏腑相连”是张仲景 泛指、概括脏腑乃至经络之间的整体联系之意 肝主疏泄、脾胃位于中焦,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津液运行的枢纽,能条达上下斡旋气机,因 胆、脾与胃相互络属,所以本证因胆胃失和可引起肝失疏泄及脾胃之气斡旋失司,继而影响一身气机的 升降出入《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百病生于气,以致其有若干或然症状。如 上所述,张仲景在本条中指出了小柴胡汤证表邪未 解、正气不足而表邪深入、胆胃郁热、胃气失和等气 机失畅的病理机制。《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除“柴 胡四大主症”及或然症外的其他症状病机与本条是 相同的,其因表邪未解所以有身热恶风或恶风寒、颈 或浮等也都是小柴胡汤证“表”、“虚”、“郁”、“热”病理变化的表现。 小柴胡汤在《金匮要略》用治于呕吐病、妇人产 后郁冒病、妇人经带病热入血室证和黄疸病 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吐总为不同原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证,本条呕热之症并见其病机可因 损、阳气亢逆、复感寒邪、邪气闭阻而郁闷昏冒之证,其病机 主要为正虚感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 室证与《伤寒论》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 热,发作有时,经水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黄疸为病总归湿 热壅滞、肝胆疏 泄不利、脾胃升降失常、胆汁溢于肌肤所致,因木土 失调黄疸为病又常腹痛、呕吐,所以本条黄疸呕吐症 的病机为湿热蕴结、胆胃失和。 纵观小柴胡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 治病证病机特点及规律,小柴胡汤证在太阳表证未 解的同时又涉及到胆、胃、脾、肝而出现了相应症状, 所以其“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 主要是指在有太阳 阴、少阴或厥阴病证。参考文献: 怎样正确认识少阳病[J].陕西中医,1985,145. 李心机.伤寒论通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46. 收稿日期: 2010-08-23 指导老师 作者简介: 1979-),男,山东省邹平县人,中药 师,在读硕士,从 究,E-mail:zpzxg 。 上接第352 治的方剂,也是遵循着同样的原则。其规律描述为:在五边形中找到需要泻的一脏对应的五行属性,顺 时针找到下一边的体用两味,选取相应的两药进行 化合,就成了一个能泻目标脏腑的味五行五味,该味和所泻之 脏对应的一边上的体味正好吻合。 劳损病方的理论分析诸劳损病方五 首,五味补泻规律与上述的,只不过是这些方剂的基 础上多加了五果、五菜乃至五畜,《辅行诀》原文已 经说明: “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亦有五首,然综观 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

[9]”原文随后罗列 个方剂,随后又补充道:“毒药攻 肺,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10]” 这里除了本文所涉及的体用味补泻之外,还用 到以脏补脏的理论,并且在劳损方中也有大小方之 分,其主要组方依据也还是根据上文所说的体用味 小结《汤液经法》是汉书所载已经亡佚的经方医学 典籍,五味的体、用、化理论是其非常独特的方剂理 论,对于我们认识经方的 考价值。《汤液经法》图利用体、用、化味逆顺旋转的方法进 行补泻,能够比较好地解释《辅行诀》所记载的五脏 病证大小补泻方、救诸病误治方和劳损病方的组方 规律,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辅行诀》在流传过程中的导致文献版本 问题,给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比如 25 味药的问题、 金石药的问题、二旦六神汤的问题等,各版本之间差 异较大。然而,无论如何,《辅行诀》保存了难得一 见的古代经方资料,其所讨论的有关经方组方理论 都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0]王雪苔.《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M]. 北京: 民军医出版社,2009.27. 收稿日期: 2010-10-27 作者简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 Vol. 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