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历法第12天 我国古人如何用干支记录年、月、日
干支历法第12天 我国古人如何用干支记录年、月、日
一、干枝的产生与统一
中国最早统一“日”、“月”、“年”的时间尺度来计算时间。干支编历的做法很早,大约在3000年前。确切的原始来源仍不清楚。文物方面,近100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殷后,商也称殷)甲骨文中,有大量的茎枝记载记录日期,甲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符是茎和枝。 . 《天干地支年表》中有许多甲骨文的记载。殷墟商代考古发现60甲子桌牛骨残片(《甲骨文集》甲骨第37986号),表明对商代茎枝的测量是成熟的。以此推论,测干枝干的历法系统的萌芽必定早于商代。它很可能起源于夏朝,其次是商周。商代虽然采用了茎枝日期,但由于缺乏资料,我们无法将商代的茎枝年代完全联系起来。目前所知的茎枝年表是从春秋时期鲁寅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二月开始的。从此至清末,2600多年来,干支历从未间断或混乱。 测量茎枝的方法科学简洁干支历法第12天,不分枝。但是,由于用户不同,各个地区的各个附庸国之间的启动周期可能会有所不同。真正统一使用没有混淆是在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这一年,朝廷下令在全国各地实行分行历法。从此,干枝的年表就固定下来了,一直统一不间断地使用到今天。干支测量法是世界上时间最长、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方法。
二、茎和枝的基本内容
干支是一种计算时间的方法干支历法第12天,在中国历法中很早就开始了,一直沿用至今。茎干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天干的数量是十个,用汉字表示为甲、乙、丙、丁、戊、吉、庚、辛、仁、癸的十个符号。这十个符号合称为天干。地支的数量是十二个,汉字代表子、丑、寅、卯、辰、司、吴、未、申、幽、徐、亥这十二个符号。这十二个符号一起被称为地支。
天干一开始可能是用来记日记的,因为时间每天都在轮回,十进制(人类一般都是十进制的,因为用手指的计数关系)。一开始可以用地支来记录月份,因为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是完全吻合的。如果只用天干记日记,每个月都会有三天的天干。如果有重复,引用容易混淆,使用不方便,不清晰;而天干地支依次相配记日,既不重复,又不清晰,方便实用。古人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做的。如《尚书·古明》中记载“方才四月,生生不息,王不择。甲子、王乃涛唱水,二人加冕服侍,他们以玉为基础”。意思是:“四月初,国王身体很不舒服。甲子日,国王洗头洗脸,仆人为国王披上袍子,国王坐在玉上。桌子。”记录年、月和时间。测量时间的干枝测量法诞生了。
将每一天干、每一地支按一定顺序组合,不重复,作为年、月、日、时的代号,用来计算轮回的时间,也就是茎和枝的测量。以年表为例,在前面放一个“天干”,在后面加一个“地支”,这样就形成了一对干支。天干以“甲”字开头,地支以“子”字开头,依次组合,得到所有不重复的组合。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60,干支配合的总量是60,以60为单位周期。大多数古代人的预期寿命不到60岁,超过60岁的长寿星很少。因此,用茎和枝来计算寿命基本上就足够了。按照这个顺序,每年以一对茎枝为代表,每六十年循环一次干支历法第12天,称为“六十甲子”。这种年表方法称为“干枝年表”。
茎和枝以月记,每一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从一个节气(非中气)到下一个节气的一个月时间是由节日的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从某个农历月初一到月底。干支之日,第60天大致对应2个月一个周期;对于茎和枝的时间,第60个小时对应于第5个周期。月日时以60为单位循环,同年同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17《农历计算与颁布》规定,支生肖年从正月一日零时开始。
三、茎和枝的扩展使用
除了编制历法来计算年、月、日、时,对茎枝的测量也逐渐扩展到相关领域。
枝干与动物相配,产生十二生肖。在早期的干枝测量中,很可能动物不适合。在人们的生活中,当某种动物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被猎杀时,动物在交流中经常被用来指代它的时间节点。久而久之,为了防止引用混淆,有头脑有权威的古人将普通动物与地支结合在一起,大家统一使用。这里的生肖是动物。例如,凡有“阴”字的干支年为“虎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属“虎年”;都属于“牛”;等等。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即鼠、丑牛、阴虎、毛兔、辰龙、司蛇、武马、卫羊、申猴、酉鸡、徐狗和海猪。
除此之外,古人还用茎和枝来占卜和预测。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主干和分支预测,根据时间节点年月日的主干和分支进行扩展,进位兼容10、12、@ >30。另一个是《易经》的八卦预言。八卦基本上是二元法,以2的N平方方式展开。八卦进位不同于茎和枝,也主要用于占卜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词干预言和八卦的人已经很少了。
四、干支年与公元年的换算
古文中多处提及茎枝的年代干支历法第12天 我国古人如何用干支记录年、月、日,如《赤壁赋》:“仁暑之秋,七月之见”。又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桂州。”如果知道某个公元年的甘治年,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甘治时代。下面介绍干枝年与公元年的相互计算。
无需计算即可知道结果的最简单方法是查看万年历。现在很多网站都有万年历供查询。
如果没有万年历,找不到或者网络不通,需要计算。计算有两个前提: 1. 知道六十个分支的顺序(如上表所示,如果没有表,可以临时制作); 2. 知道任何一年的分支作为基准年。比如看日历就知道2019年是忌亥年。 2019 年的基年是吉海(上表第 4 行第 6 列)。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是从数字较小的年份中减去数字较大的年份,然后将差值除以60得到余数(如果没有余数,则余数为0)。由于AD没有0年,如果在AD和BC之间计算,则两个数的差要减去一年;另外,如果被除数小于除数,则被除数为除数时的余数。均分。
第二步,除以60除以10后的余数,余数是多少?从已知基准年号的天干,即请求年号的天干,往前数位数。如果小年号推大年号,会倒数几位。
第三步,把第一步的余数除以12,余数是多少,数从基年数的地支到开头的位数,然后得到地支您正在寻找的年份编号。和以前一样,如果小年号推大年号,就会倒数几位。
最后将二、三步天干地支组合起来,即当年的天干地支。
例:据知唐显祖于1480年第二次去科举,求当年的枝干。
解决方案:第一步是以2019年为基准。
第二步,求1480的天干。2019减去1480得到539干支历法第12天 我国古人如何用干支记录年、月、日,然后除以60,余数为59,再除以10,余数为9。基准Heig(第4行第6列)依次倒数9,天干为Geng(第3行第7列)。
第三步,求1480的地支。2019减去1480得到539,然后除以60,余数为59,再除以12,余数为11。上表中,基准Heig(第4行第6列)依次倒数11,得到地支(第3行第5列)。
第三步,获得天干地支。庚+子=庚子;答:1480年是庚子年。
对此,稍有数学头脑的人很快就会看出,可以省略第二步,直接寻找答案。但是省略第二步会妨碍对原理的理解。对于初学者,笔者还是推荐不省略的方法。反之,我们能从已知的干枝年表中找出年份吗?这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因为干支年的一个周期只有60年,所以公元时代只能从60年以内的干支年计算。如果答主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能确定百年内的历史节点,那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步骤复杂,限制很多,这里就不介绍了。
梁迎春。中国古代如何用“树干”计算时间[J].百科知识,2019(2X):9-10.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