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太极八卦

《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2024-03-21 17:08:13  人看过

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先天八卦

通行本《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以注重理数为主)

马王堆帛书《易经》:“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以着重方向为主)

溥bó,本义是指草木密集丛生之处。引申为,厚度小、迫近、逼近。

榑fú,《山海经.东山经》说:榑是海外的大桑树,太阳从这里升起。以我们说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所以易经说震为雷,为东。如“朝发榑榑,日入落棠。”另外,“榑”字也读bó,如〔榑栌〕枓栱,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迭构成。

“天地定位”: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而在下,这样的位置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山泽通气”:艮卦代表山(离天最近,带有天的气息),兑卦代表泽(离地最近,带有地的气息),它们交互通气便产生了各种气象。

“雷风相薄”:震卦代表雷(好像是是上天的震怒),巽卦代表风(好像是上天带来的命令),这样风雷是相互交错的,也是相应很迫近的(成语“雷厉风行”为证)。

“水火不相射”:坎卦代表水,是月,是助益之火最必要的元素(水分子是由H2 +O原子构成,都是助火的元素),离卦代表火,是日,是火燃烧而使其他物质还原出了水,就像日月流行,四时更替,它们相反相成,互不厌恶。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是两两交互相错的。要述说以往的事理总是要顺行感知,就像数(shǔ)数(shù)字一样;要预知将来的事理总是需要逆行推演。所以《易经》是逆行推演,用以决断将来的吉凶,预知天下事理的。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是宇宙形成的生成顺序中演变出来的八卦。邵雍《皇极经世》:六十四卦备是“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

先天八卦演变横图

先天八卦方位图是最早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辩证思想的。

《系辞》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周易·说卦》),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人处于天地之间,通过日月经天演绎运动,便产生了大自然、社会及他俩的运动形态。坎離在八卦中代表月亮和太阳;乾坤代表的是天上的和地下的。也就是说, 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在日月在运动下,生长消亡,演绎产生了人间世事万象---震巽艮兌。按其对立统一性,两两相对,再成四时,交相互用,就构成了先天八卦方位图。

先天八卦图式加以时令易变的内容来理解,按天地之道,阴阳消长,天地人三才之爻位划分为:

天爻(卦的上爻):由乾卦的上爻左行至它的对立极面坤卦;由巽卦的上爻右行至它的对立极面震卦,起始都是一阳一阴,结尾是俩天阴爻,表示阴极。乾巽卦起始都是以天阳爻,表示阳极。这表明天倾西南,地倾东北。与地球的极性相同。

地爻(卦的下爻):由坤卦地爻右行,一连四个都是阴爻;从乾卦地爻左行,一连四个都是阳爻。表示初始的演化相对安静,换句话说就是天阳地阴,天动地静。

人爻(卦的中爻):由乾卦人爻左(逆)行,一连两阳两阴爻;由巽卦人爻右(顺)行,也是一连两阳两阴爻。表明天地之间的人(这个“人”应该是广义的类比,比如生物或地面上有生命的)是继承性的发展进化的。

在宋朝的易学大师邵雍之前,还没有流传细分的明确的不同八卦体系。他把大自然的这种动静结合总体结构的描述称为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这种八卦传说是由距今七八千年的伏羲氏观物取象所作的八卦。

邵雍是否为先天八卦的作者或传自陈抟,都一直存在争议。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先天太极图(古太极图)》也不一定是陈抟首创,而《周易参同契》是最早提出来的:“天地设位,而易行平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坎戊月精,离巳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黑龙江的王经石《太极图谱解析》中说;“先天八卦与太极图都是伏羲氏所创。”因为《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是先有太极之理,后产生的先天八卦符号。因此太极图和八卦同出伏羲之手,史称“伏羲先天八卦图”。

太极图,就是阴阳合一的原始理想的状态图,观物取象最初由太极开始,太极像一个圆圈,里外是一样的,形同虚无,但当人给出了一个概念后,就变成了真正的界线。开始的时候圈内是混然一体,不分黑白以及中间那条线,人为的将这个概念表现为三种形式,白的为阳,黑的为阴,那条线是黑白统一体,最终归属黑白。合在一起的长爻为阳(代表白的),断开为两截的为阴(代表黑的)。中间这条S线表示“气终而象变”,即事物走到终点(极端)则变向为反面, 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消长。坤左顺时针至乾阳长阴消,乾阳盛极,巽起阴长阳消右顺至坤阴盛极的变易界线。如太极图中的两个黑白点的极点:用气象打比方就是代表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

先天八卦的形成是宇宙相对相处位置环境演变的过程,描绘的是宇宙存在的本源,演化成世界的开始。先天八卦的意义在于符合大自然的天地阴阳、伦理上下安排:“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动地静,气终而象变”,“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阴阳相对,阴阳消长”。 (天和地对、日与月对、山与泽对、雷与风对、男与女对等)。

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希望光明,害怕黑暗,所以习惯性地把常看见最光辉的月日作为至高无上的,而月日最亮的时候就是悬在天空的南方、上方。就如乾卦《象》所说的天(大自然)的运行是刚健强劲的,君子的为人处事也应像天上的日月经天一样,光明正大,自我发奋图强,力求进步。古人“靠北面南”作为定位意思就是做人就要面向光明,自强不息,追求自在。这就是先天八卦图是面南而立,天(南)地(北)定位的原因所在。《易经·说卦传》第五章也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另外《观物外篇》-《先天图》:“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周易参同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先天八卦在运动时,有太极顺逆之分,如左旋顺序为乾1、兑2、离3、震4四卦,反时针方向,由一至四,乾象征天在最上方、南方。右旋顺序为巽5、坎6、艮7、坤8四卦,顺时针方向,由五至八,坤象地,在最下(后)方、北方。

八卦是怎么样表达“天动地静”的运动呢?

《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这两句话所说的是先天八卦是怎么样衍变形成的:天,阴阳,是无时不有的转换变动的;地,柔刚,是依存在相对静止的地上人事物生长消亡时时刻刻都在循环顺逆;人,仁义,是要遵循天地之间的大自然运转道德的。

首先,天,阴阳,是无时不有的转换变动的。那么,在“先有天而后有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的定位下,“乾为天☰、为1”转变天(上)爻为“兑为泽☱为2”,再依次转变一爻为“震为雷☳为4”;在“震为雷☳”依次再变时就到极变是时候了,转变为“坤为地☷”, “坤为地☷”与“乾为天☰”是阴阳两极,乾是奇数、阳数的极点之1数,那么坤就是偶数、阴数的极点之8数;再依次转变上爻为“艮为山☶,为7”;在“艮为山☶”依次再变时就是“巽为风☴,为5”。再要极变时,就连接到乾☰卦了。其中都没有涉及到地爻的变动(天动地静,气终而象变)。这些6卦是根据太极图来的,是最初相对静止的6卦。

如上所述现在的刘霖映(即刘林鹰)的八卦衍变理论基本符合流传下来的易经 ,也是担当起检验的。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能找到遗留。

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我认为六卦生八卦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反而是短暂的)

当然另外还有其他看法,都能从《易经》中找到其影子(因为易经本身就是融合之学)。如:刘珏1946年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日影;李镜池认为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衍化为八卦,此说的来源是臆测八索这个古书名。

那么卦变的3数和6数在哪呢?它涉及到了阴阳运动、万物生存的生成之数。东汉著名的黄老道家、炼丹理论家、《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约公元151 – 221年)大意说《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乾坤是易之门户,是领会天地阴阳 “不易”法则的根本。那么,日月是阴阳之门户,是理解日月在交替运动过程中,阴阳流动升降往来二气关系的“变易”法则的根本。

老子(聃)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离☲卦在先天八卦中是3数代表的是阴阳鱼的阳眼睛,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8代表老阴,是阳中的极阴;坎☵卦在先天八卦中是6数代表的是阴阳鱼的阴眼睛,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1代表老阳五行八卦和太极八卦的区别,是阴中的极阳(可参看太极八卦中的阴阳鱼)。

那又为什么把坎离二卦放在天地的正中呢?因为坎离在八卦中代表在天地之间运行的月日,演化万物在月亮与太阳的交替运行规则状态下的生长消亡。地球上的一切没有月亮与太阳是万万不行的!再者,天(乾)南地(坤)北定位,月亮与太阳东升西落是居日月之门,阴阳之经,所以郑玄注:以日月终天地之道也。惟此玄牝之门,不虚不实,即虚即实,真有不可名言者。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足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是坎离颠倒之所。《参同契》也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就是乾☰坤☷二卦之象,设位就是阴阳排列配合之位。“易”在古文字中就是日月二字的组合,也表示离☲坎☵二卦,其中就是乾坤二卦之中(日月在天地之中运行)。

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纲纪。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至此,根据太极阴阳图来的先天八卦图全备了,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图,是太昊伏羲氏在当时通过观察日月星宿的分布点,俯瞰地球的自然、人文、动植物环境,远近对比,感知自身周围的理象演变的过程,遂而产生了伏羲八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五行八卦和太极八卦的区别,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所以《易经·系辞上》有:“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之说。

先天八卦之学,含宇宙始终与生成顺序,故有邵雍“伏羲八卦排序”与朱熹《河图》十数模型位制相应。汉时也有孔安国与刘歆所谓“《河图》为八卦之源”。即先天学为后天学之原。这就好像解决了《易》卦顺序排列问题。

河图、洛书究竟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代初年华山道士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对此历代均有争议。

上古的河图洛书正如考古所见,应只是图形,没有数字。二千年前传下来的数字的河图、洛书,一个是10个数,一个是9个数,这个数产生的来源还得追述到汉书五行志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这不是重点,网友可加好友关注聊聊)

北宋欧阳修在他的《易童子问》中,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不在《易》之前。元朝钱义方的《周易图说》认为河图、洛书之书,是因《周易》而造易数,绝不是因图、书而出《周易》。另外,明朝刘濂、清朝毛奇龄、张惠言等认为河图洛书是从道家炼丹养生中而来的图文,并不一定就是流传下来的“则之而画卦”。

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同于河图洛书。具有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易学术数之源? 现在先简单介绍一下洛书:

洛书是古代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它的背壳面上负有图象,结构是载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四正位以奇数为阳,用白点表示;四隅以偶数为阴用黑点表示,把也阴也阳的五数放在中央,统领四正四隅。

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定为中心。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配合斗柄,辨方定位,作为九宫的标志。(九宫上最明亮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道教说,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此居中央的北极(帝)星乘坐北斗之车《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旋转绕行临御八方,用斗柄的不同方向指明气象冷暖交替的时序变化,从而有了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

洛书数的变易的运转与先天八卦图数的运转相似,可参看我上段的“先天八卦是怎么样衍变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的五行八卦和太极八卦的区别,也不在此详说了,我只提示一下: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阴数。阳数是原始之数,为主、为刚,位居四正,代表天阳数;阴数是演化之数,为辅、为柔,位居四隅,代表地阴数;五居中是阴阳之中数,可以游移动相助四正四隅。洛书以阳数开始顺转,以阴数开始逆转。

《系辞》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八卦次序图以父母子女为比喻,寓天地阴阳为万物之母,阴阳交合乃生万物,从无形到有形,万物化生的次序规律。《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邵子比喻说:“乾统三男于西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先天八卦的男女之分在洛书上是这样的:五行之数是小衍之范围数,基础五行数的一、二、三、四、五,五是极点,是作为枢纽站之中心,成就世界的开始。“天上地下”是先天八卦的定位,五上加为天为阳,五下减为地为阴。

因此,“一”数至“五”数,用最大的两个数相加得九(4+5=9)是最大自然数,作为父为 “乾”卦;

依此“一”数至“五”数,用第二大的数 “三”与 “五”相加得8(3+5=8)是阳之次,作为长男为 “震”卦;

依此“一”数至“五”数,用第三大的数 “二”与 “五”相加得7(2+5=7)是阳之次二,作为中男为 “坎”卦;

依此“一”数至“五”数,用第四大的数 “一”与 “五”相加得6(1+5=6)是阳之次三,作为少男为 “艮”卦;

同理依此,“一”数至“五”数,用最大的两个数相减得一(5-4=1)是最小自然数,作为母为“坤”卦;

依此“一”数至“五”数,用第二大的数 “三”与 “五”相减得2(5-3=2)是阴之次,作为长女为 “巽”卦;

依此“一”数至“五”数,用第三大的数 “二”与 “五”相减得3(5-2=3)是阴之次二,作为中女为 “离”卦;

依此“一”数至“五”数,用第四大的数 “三”与 “五”相减得4(5-1=4)是阴之次三,作为少女为 “兑”卦;

这段文章再多说几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二五 太一的死亡:这是纬书作者的新发明,河图、洛书是帝王受命的必要条件。凡是一个新天子,或将作天子的,一定要“临观河、洛”。他们不到泰山去封禅了(想来泰山离东、西汉的国都太远,不若河、洛近便之故)。这可称为最有具体表现性的“受命”,而图书实为受命的证物。

古时皇帝登临大位,必然会出现上天受命的传说!这算不算迷信,在这里并不是重要的。由此可以想到并认为“河图”的“河”字是星空之河(银河系)的意思。“洛书”的意思是洛水之地周围一带上应天星的文化。洛书因为是上天之图,从洛书数依次得知阳数开始顺转,是因为区别于地面之图---先天八卦图的逆转的。

这个观点在此文中不是重点,请网友关注加我,我们在另一篇文中互相探讨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