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密码 > 阴阳五行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2024-01-18 17:02:48  人看过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1)魏伯阳与《参同契》

汉代以来清静贵无之道与仙道之结合,以世俗之信仰与入世活动为基础,则演化为道教。以出世间之解脱为旨归五行倒转法改命,则演化为丹道。道教与丹道虽有重合的部分,以世出世间之法本有相通之处,修丹道之成就者也常被奉为道教之真仙,但究其志趣与取径,实有根本之差别,必加以分别剖辨。

魏伯阳,东汉会稽上虞人,出身高门,无意仕禄,修真潜默,唯道是从。修证有得而作《周易参同契》,总结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明言大易、黄老、炉火三者相通,如根茎、枝叶、果实之相连(《参同契·补塞遗脱章第三十四》),大易阐明阴阳术数之理,黄老显示养性调摄之玄,炉火兼备三元丹法(天元、地元、人元)之密,总摄内外二丹而一以贯之,为丹道修炼指示出一种系统完备的实践路径,从而被尊为“万古丹经王”。

其书之得名,“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论而契合也”(彭晓,《参同契解义序》),“言易道、丹道参之而相同如契也”(陆西星,《周易参同契测疏》)。

全书托《周易》之封爻象数而言炼丹,以天文律历图谶人事诸现象作譬喻,借八卦纳甲之法、日月晦明朔望说明周天进退火候,故“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离坎直指汞铅,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母系以始终,合以夫妇拘其交媾,譬诸男女显以滋生,析以阴阳导之反复,示之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爻形于变化,随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诸刻漏。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真铅为药祖,以玄精为丹基,以离坎为夫妻,以天地为父母。互施八卦,驱役四时,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运五星、二十八宿,环列鼎中。乃得水虎潜形,寄庚辛而西转,火龙伏体,逐甲乙以东旋”(彭晓,《分章通真义》)。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坎离作为药物之根本,以坎卦外阴而内阳,离卦外阳而内阴,表象乾坤二卦以中爻与对方交媾,阴阳之精互藏其宅,进而指代日月、男女、铅汞、元精元神、魂魄、龙虎等诸多现象。所谓丹,其字取象上日下月,炼丹之根本,即在使坎中所蕴之纯阳真铅与离中所蕴之纯阴真汞相互交会、凝为一体而成真丹。

丹道所言之五行,是以元精为阴似铅而代水,元神为阳似汞而代火,水火依其自性不能相容,有赖于土使水火既济,又以金能生水故金水为一家,木能生火故木火为一家,土独成一家,而金、水、木、火、土合为五种三家。

而此五种三家在丹道修炼的过程中交错纵横,常因所指涉象征的不同对象而易位更名。如金、水二物在喻坎中之真铅、离中之真汞时则为金、水,在喻人的元精与元神时则为金、火,在喻人之性情、魂魄时则为金、木,于火候煎炼时则为水、火。这是在阅读此丹经时特需留意者。

魏伯阳之所以采用这种对常人隐晦难明的方式进行写作,正如其自己所言“文字郑重说,世人不孰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斯愚。陶冶有法度,未可悉陈敷”(《参同契·三圣前识章第十三》)。

若完全写出,恐泄露天机,若闭口不谈,则恐断绝道脉。是以于此两难之境地,寓真意于假借譬喻之中,这也形成了后代丹道家重师徒直指的口诀而轻书文的传统,所谓“可以口诀,难以书传”(《参同契·流珠金华章第二十四》)。

《参同契》为代表之丹道对于道家思想最重大根本之发展,在于从“道法自然”转向“盗其机而逆用之”。传统五行理论之“五行相王”,即五行中相克者为王(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则水相对火、火相对金、金相对木为王),在丹道中发展为“五行错王”,即原本相克的五行在特定的状态下可以相容,甚至可以反生反克。丹道修炼,正以五行反生反克之效用而成丹:“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参同契·流珠金华章第二十四》)。火克金,而金以熔炼成器;金克木,而木以削伐成材。丹法以汞求铅,元精与元神交会,是“火销金”;得药归鼎,魂魄、性情相从,是“金伐木”。金为火所克反和融,木为金伐反荣盛,是因五行之气本为一,就其相对而言似相克,就其合一而言实相成。常道则一化为五,相克相生;丹道则五合为一,相恋相亲。故“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参同契·明两知窍章第七》),五行中金能生水,而丹道中,先天之白金则生于坎水之中,故而能奉坎以求铅。真人即先天一气,采取此先天一气,即水中金。这也便是后来丹道之逆修、颠倒五行、倒转河车(乃至倒骑驴)法门之渊源所在。

《参同契》从身心修养的实践出发,以“天地为炉鼎,身心为药物”,将形而上之性与形而下之命融汇于一炉。因其成书较早,用歌咏体裁,又有意寓真意于隐语,故素有奥雅难读之叹。但究其根本,则如陆西星所言,在教人识阴阳互藏之精,盗其机而逆用之以成丹。要在因文会意,得意忘象,而不可拘泥于种种譬喻名相上。

2)丹道之传承脉络

魏伯阳所开创之丹道,从一开始便有内丹(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药物,以人体内部结丹为旨归)与外丹(以化学手段烧炼金石等矿物类成分,以求炼制成丹药)的路径差别。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葛洪推崇天元丹法,把服食金液还丹当作成仙的最高途径,于宇宙自然间生成之灵药,如各种有益寿延年妙用的灵芝药草,论之不厌其详,故被马端临于《文献通考·道藏书目》中列为“服食”派的代表,而有别于魏伯阳所代表之“炼养”一系。

外丹术直接刺激推进了中国古代化学乃至整体自然科学的发展,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即源生于唐代金丹家之炼丹实践。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外丹与服食之道盛行,而内丹之道隐而不彰。至中唐五行倒转法改命,伴随着张果、罗公远等内丹家的著作实践,内丹修炼始重新为人所识。及至晚唐,风气起一大变化,以钟离权、吕洞宾师徒为代表,内丹修行呈总摄道家一切传统炼养方术之势,上升为丹道之主流。

钟离权的内丹思想,直承《周易参同契》,依道教传统的“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论,以逆炼归元为结丹成仙之诀要,从守窍静定入手而作炼形,以精、气、神为药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遵循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的修行路径。吕洞宾师承钟离权之学,更进一步发展了其融合禅道修行法门之特征,明确提出“性命双修”为内丹修行之宗要(《敲爻歌》)。

修性,即禅宗“明心见性”之境界,照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而能生万法之自性;修命,即通过炼养元精元气而使得有形质的身体发生根本变化而得长生久视。修命双修,即以身心为一整体而和合修之,而达致究竟解脱。

吕洞宾性命双修、禅道双融之思想,成为后世内丹学发展的基本路线。后代内丹学诸家,基本都自认师法洞宾。而钟离权、吕洞宾也成为民间道教信仰中极脍炙人口之八仙中的人物。

此种性命双修、禅道双融的内丹修法,至北宋之张伯端趋于大成。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于神宗年间作《悟真篇》,以诗词体裁,一一叙说内丹功夫境界之次第,后又作《禅宗诗偈》,承禅宗明心见性之宗风五行倒转法改命,以为《悟真篇》之续篇。

《悟真篇》(及其续篇)是后代丹道修行者公认能阐述《参同契》真密之最上乘之作,自此之后,《参同》、《悟真》如丹道之双悬日月而并尊。

如以《参同契》之于丹道比之《老子》之于道家,则《悟真篇》可称为丹道之《庄子》。紫阳以道家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提倡先命后性而以真如本性为归。其从容出入佛道而熔汇一炉之圆熟高明,于若干世代后犹引发同样于佛道二家修证深彻自得的雍正帝之激赏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亲自为《悟真篇》作序,称“真人以华池神水,温养子珠,会三界于一身之后,能以金丹作无义味语用,忽地翻身一掷,抹过太虚,脱体无依,随处自在,仙俊哉,大丈夫也。篇中言句,真证了彻,直指妙圆,即禅门古德中,如此自利利他,不可思议者,犹为希有,如禅师薛道光皆皈依为弟子,不亦宜乎。刊示来今,使学元门者,知有真宗;学宗门者,知惟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焉”,并封其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

紫阳而后,一传石杏林著《还源篇》,二传薛道光著《还丹复命篇》,三传陈泥丸著《翠虚篇》,四传白玉蟾著《紫青指玄集》,因此五人俱为南方人,故被称为“南宗”,五人世称“南五祖”。该宗传承至白玉蟾,才正式创建了教团组织,初具规模,故他可以算作是“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在此传承之外,又有张伯端传刘永年、刘传翁葆光与石泰传赵缘督、赵传陈致虚这两条脉络,而这两个体系则以男女共修之“同类阴阳”为主,作为此类丹法理论代表的《悟真篇三注》(薛道光、陆墅、陈致虚注本,薛注多被认为系翁葆光托名,也有观点认为三注均出自陈致虚),影响颇大,同类阴阳之双修法常被后世认作南派主流。但观南宗五祖的诗文著述,要以清修为旨,薛道光《还丹复命篇》中所言“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可堪代表,白玉蟾更是早岁出家,终身云水,在《快活歌》中分明言道:“神即火兮气即药,心为炉兮身为田。自耕自种自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其证道诗如《呈万庵十章》之《金丹》、《冲举》,禅意流露全无造作,此亦南宗之正脉所在。

全真派系北宋末年陕西咸阳人王重阳所创立,他在终南山“活死人墓”修炼有成后,前往山东传道,先后传道法于马丹阳、刘处玄、王玉阳、丘处机、谭处端、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世称“全真七子”。王重阳力主三教平等合一,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由于此时政治上北方之金元与南宋对峙,全真派的影响主要限于北方,故称“北宗”。此派之修行,主张先性后命,先做除情去欲、摄心守念、明心见性的功夫,以清净心地、不受欲尘污染为诀要。此后从真心中生真意,循序炼化精、气、神。因其主清修,提倡出家、禁欲,以自身阴阳连通虚空阴阳,故称“清净丹法”。此派经典之最著者,除王重阳与全真七子之著述语录外,当推清代闵小艮(一得)所刊行之《古书隐楼藏书》丛著,于丹道心法论述甚精,而旁涉佛家密宗、儒门心法,许多历代未发之密义得以透露。

全真七子中,丘处机广开法派,不但修丹道有成,更深得元太祖信任奉为帝师,总管天下道教,从而使全真教由初始之丹道实修派别迅速壮大为在北方具有绝大影响的道教主流。后来全真教中又以龙门派发展尤速,于明清两代在全国广散枝叶,今天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白云观即龙门派之祖庭。

正以南北二宗(二派)的存在,故而才有元代李道纯创中派、明代陆西星创东派、清代李涵虚创西派之举。其修行学说,均是折衷南北二派之产物,因性之与命,入手虽有差别,但命中有性,性中有命,命立而性灵,性存而命延。

中派强调以“中”为玄关在丹道中的核心作用,调和南北之说,明代以“尹高人高弟”之名传世之《性命圭旨》一书,可视作此派有代表性的著作。该书倡三教合一、性命双修之旨,详细叙述了内丹修炼"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过程,于各种修行法门颇有透辟精湛之论,并为方便修习丹道者配有许多指示功法之图像(不过图文中有错缪者亦不少)。

扬州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子,自云其法得自吕祖亲传,著有《方壶外史》丛编,主阴阳双修丹法,大致更近于南宗。其丹法精醇简洁,有清修百日用鼎一次而成之极殊胜效用。其著述常以佛法汇通道典,晚年更着手为《楞严经》作注,以居士身份撰写《楞严说约》、《楞严述旨》、《楞严要旨》,修证深切,语多精微,真为佛道双融之典范。据王沐、柳存仁、胡孚琛等人考证,潜虚当是《封神演义》一书的真正作者。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陆西星之后二百年,有乐山李涵虚出,陆西星所开之丹道宗门被称为“东派”,其实源于以陆西星之再来人自况的李涵虚开创之“西派”。他将本名元植改为西月,字涵虚,号长乙,将其文集名之为《圆峤内篇》,是以“涵虚”对“潜虚”、“西月”对“西星”、“长乙”对“长庚”、《圆峤》对《方壶》。涵虚亦自称为吕祖亲传,其修法兼采南、北、中、东诸派之长,于三家(虚空阴阳、自身阴阳、同类阴阳)四派(清净丹法、彼家丹法、龙虎丹法、虚无丹法)皆有传承,又因其地靠近藏区,而吸收借鉴了某些藏密之修法。其风格则一改东派之简洁为严繁,于采药、炼丹之火候论之甚详,次序井然。

其它尚有伍柳派、三丰派、青城派等诸多支流,不过大体而言,南北东西中五派为内丹修法之主流,绵延至今。也算得是丹道之“五行”齐备了。

- END -

作者:白钢,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语言学家和世界史-宗教史研究者。

【你 可 能 对 这 些 文 章 感 兴 趣】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风水堂:历代炼丹与修道之精髓

一种融合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

经典阅读与生命经验的文明论视野。

大道之行天下文明

I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