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预测 > 六爻占卜

《易经》都知道,八卦的重叠又细分出了六十四卦

2023-12-14 19:01:02  人看过

易经》都知道,八卦的重叠又细分出了六十四卦

看过《易经》都知道,八卦的重叠又细分出了六十四卦,每卦至少有六个爻,但是乾卦多出一条爻辞而无卦划曰"用九",坤卦也多出一条爻辞而无卦划曰"用六"。

“用九、用六”这样的卦划和爻辞的解释,在《易经》中没有明确地表明,于是后人对此猜测众多,各说各话,各有道理,但难以让人心服口服。

那么,先看看春秋时期后,古人对《易经》 “用九、用六爻”的解释:

用九是《易乾》卦特有的无卦划的爻题。它说:“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 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这句话是说:天道是最广大的源头,懂得了”用九”的意思,天下便能经营管理的安定繁荣;懂得了“用九”的意思,便是理解了天道的规则。

《周易.象辞》:“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这里的“用九”是说:天的属性是不可能,也难以成为尽头的呀。

京房的八卦六爻卜筮中,他没有用到“用九爻、用六爻”。可是他把预测的时间加入了卦爻里面,这正是他深刻理解了天地的“用九爻、用六爻”内涵。这是对易卦学的补充完善,也是对天地之间的无形规则的存在等的补充。比如补充的是时间的概念,卦爻的衰旺等.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说:“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

“二用”,即“用九”、“用六”。为什么会“周流行六虚”呢,可见“用”是一种日月运行所形成的无形的规则,是时时变动不定的,在周易中什么是变动不定的,《系辞》说“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日月延伸出来的无形规则才能“周流行六虚”而无孔不入。

周易经传注疏(魏)王弼注:"九,天之德也。"(汉)郑康成说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六爻皆体乾,群龙之象也,舜既受道,禹与稷契,咎繇之属,并在于朝。后汉郎凯、班固都持此说。

这意思是说“用九”是一统乾卦的六爻而言的。

(晋)韩康伯: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不与(给予)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

《易经》都知道,八卦的重叠又细分出了六十四卦

这里的是说: ”用九”处于刚健的极处,则什么东西都很满足,你所想得到的也没有什么了(但不是没有)。就好比柔顺尊崇到了不辨真伪的时候《易经》都知道,八卦的重叠又细分出了六十四卦,就是佞邪之道。因此乾吉在无首。

(三国)宋衷曰:“用九,六爻皆九"。

用九是施行、通达、变通的阳刚之九。《周易》六十四卦,惟乾有“用九”是作为天道广大(无限)的象征。

(西晋)杜预注解“用九”说是《乾》六爻皆变。

然而《系辞》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难道 “天(乾)”变成 “地(坤)”吗?

(隋)刘炫云:爻用九全变则成《坤》卦,故谓用九为《坤》。

起源于魏隋之间,官修于北宋的《广韵》说:“用,通也。”帛书《易》作“迵”。 “用”的本义“通”,所以“用九”为乾之坤,“用六”为坤之乾的爻辞。这是刘炫云意思的来源六爻算卦周易,但《易经》是天地不分,想成混沌吗?这是要把《系辞》的“天地定位”放哪里?

(唐)孔颖达曰:《乾》有用九,《坤》有用六,馀卦其爻不纯,无总用也。六爻皆变,乃得总用。《乾》之六爻皆变则成《坤》卦,故谓用九之辞为其《坤》也。

乾坤二卦其爻纯粹阴阳是它们的特性,怎么会有用九是坤卦的用辞,用六却成了乾卦的用辞?

周易经传孔颖达疏:"言六爻俱九,乃共成天德,非是一爻之九则为天德也。"

这是说,“用九”是整个乾卦六阳爻的总爻辞。

(宋)欧阳修《易童子问》:“《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何谓也?”曰:“释所以不用七八也。《乾》爻七九则变,《坤》爻八六则变。《易》用变以为占,故以名其爻也。阳过乎亢则灾,数至九而必变,故曰‘见群龙无首,吉’。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天道之常也,故曰‘天德不可为首也’。阴柔之动,多入于邪,圣人因其变以戒之,故曰‘利永贞’” 。

这是蓍草占卜变卦中所用到的,如果是卦中的爻变还说的通,但整个乾坤二卦的卦变为什么不用变卦之辞,却用“用九用六”呢?照他这样说,易经中的“用九用六”确实是多此一举了。

(宋)朱熹《周易本义》:用九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之象,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

用九与乾六阳爻是一个概念里的两个系统, “盖六阳皆变”,天能变成地吗?” 乾道大始,坤作成物”作何解释?而周易中的变化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变化,从小者说是日月运行所带来的无形规则的变化。

朱熹释《周易参同契》中是语句说:言乾上而坤下,离降而坎升也。乾坤二用,谓乾用九坤用六,九老阳,六老阴也。乾坤二卦,六爻九六各有定位,唯用九用六无定位,而六爻之九六,即此九六之周流升降也。

朱熹的话前后是不是矛盾了?

(宋)王安石说:用九只在上九一爻六爻算卦周易,非也。六爻皆用九,故曰“见群龙无首,吉”。用九便是行健处。

这话我基本上认同,“用九便是行健处。”健,与自强不息的意思相似。

(明)林希元《易经存疑》曰:用九本是阳爻之通例六爻算卦周易《易经》都知道,八卦的重叠又细分出了六十四卦,然于乾卦六爻之后发之,便是指乾卦六爻用九。

这是总指阳爻都用”九”来表示吗?对六阳爻用九?

(清)陈梦雷《周易浅述》:“而独乾称用九,盖它卦不纯阳,独乾之六爻皆变,则纯阳为阴所用皆九矣”。这是西晋杜预的说法.

高亨注:"依古筮法,筮遇《乾》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见亦读为现。爻辞言:群龙出现于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此比喻众人俱得志而飞腾,自为吉。"因以"用九"指奋发有为。

此解释借(隋)刘炫云之言,把《易经》当作了纯粹的占卜书,然而《易经》在周文王时难道不是记录历史结合天地之象的一部政治书?

《周易》经传没有能对“用九”作出明确地解释,缘由古人对天地之道的理解。为什么有爻辞而无卦划呢?也正是缘由春秋时期前,古人对天地之内无形规则的认知和天地之外未知的理解。在经文中,它就是虚一待用的意思,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创作易经的也认为自己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不可能探索极尽。或者再换句话说就是天地的极尽处也是无限的。

《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施行天之道,出现了众多的神秘莫测毫无头绪的状况,这是正常的!

附录补充:春秋战国前期,是社会动乱时代,农业和手工业都处于变革中,商业市场活跃,人才游学成风。在这种条件下, 西周早期的多种族文化进一步强化融合了,出现了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案,其实就是在部落战争后的胜利者将失败者吞并后,各图腾在人们的想象中的融合了。它变成了“神龙”,它的龙麟为金黄色,爪生五趾,目如红烛,生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尾”,这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这就是五爪金龙,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图腾,它象征着强大,永远的延续,神秘莫测,无所不能,无时不在。

“吉”, 古人认为纹理(文)的位置恰当是吉利的,位置恰当指的是横平竖直,光明正大,积极向上,通顺便利,遵循道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这样纹理是吉,无不利的!可参看《易经八卦必学基础,“爻”从文字中看它起源与发展》。

此文有不足之处,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若有其他问题也请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