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布局 > 企业风水

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

2024-05-31 08:12:09  人看过

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

作 者: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来 源:正和岛(ID:)

2月底,正是乍暖还寒时节。

我从苏州到杭州再到潍坊、烟台,一路探访五六家企业,与十多位企业家和政府人士做了交流。

在车间、饭桌、行程中,接收到的信息有喜有忧。能同时感觉到两种力量:一方面,未来若干年,过苦日子、打硬仗,恐怕是常态,需要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中国人的韧性依然坚挺,如果改革春风能再度吹满大地,卷土重来的企业家精神将把诸多冻土犁成希望之野。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

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江必旺家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博士之家”。

他和太太以及三个子女都是名校博士,一门五博士,全家皆高知。

这位福建山区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不修边幅,不善言谈交际,他用自己的创业经历证明:科技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甚而实现“中国梦”。

这位学霸本来可以在实验室度过安稳一生。美国读完博士后,他顺利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首席科学家,绿卡在手,妻儿在侧,生活舒适。

“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十多年,有一份喜欢的研发工作。但每次走进沃尔玛买东西时,就会发现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都是价廉质低。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公司只会拷贝,没有创新能力,甚至有些人从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因此我很想回国做一家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想改变国外对中国人的一些看法。”

一志萌发,百折不回。2006年,他带着10个装满各种仪器和材料的箱子,踏上回国创业之路。他切入的领域是纳米微球,想在自己熟悉的材料领域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2018年,时任《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曾组织了一组系列报道,总结35项我国被美国“卡脖子”的技术,“微球”技术正是其中一项。

经过十多年在技术上的潜心研究与突破,江必旺的纳微终于开花结果。国内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曾长期依赖海外进口一个企业的风水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海外供应商拥有较高议价权,如今纳微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成为这一领域议价权的有力竞逐者。

2021年6月23日,这家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达1273%,备受追捧。当时年营收仅2亿的公司,市值竟达443亿多。

2023年2月26日,在正和岛“案例探访”对话现场,我请江必旺总结下为何投资人愿意拿钱为其未来投票。江必旺说了两点:一是国家对科创赛道的鼓励支持,大势所趋;另一个则是,公司持续在原创研发上发力,拥有了领先技术壁垒。

2021年底,我们曾安排记者采访江博士。他总结自己的人生历程,概括出一点心得:笨功夫,重坚持,“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见文章《一个最穷农村娃,如今公司300多亿!这个福建人,全凭6个字》)。

饭桌上,江必旺和我聊起,自己很多次“闯关”也是被逼出来的,遇到的困难很多。他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志向却没有变过。

这让我想起一个和江必旺几乎不搭界的人:苏东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被贬谪之地,也是他出作品、出思想之地,苦难常是潜能的激发器。

苏东坡一生漂泊诗性不改,他曾和弟弟感慨,人生就是“雪泥鸿爪”,难辨印记。而企业家精神的原点,可能就是要在无常之中,在广漠之野,留下自己清晰的脚印……

“不为员工着想的老板,

不是糊涂就是坏”

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

张恭运也是一个朴实的人。

他创立的豪迈科技市值已逾200亿,他却一年四季一身工装;这家县城里的企业在轮胎模具、气门芯、风电变速箱零部件和海底采油设备4个领域是世界冠军,他却很少走出高密,也从未踏足过海外的子公司;管理2万多员工,他很少阅读管理著作,经常从幼儿园、打篮球、钓鱼等生活场景里感悟人性与管理。

去年11月份,他在山东一场活动上作了一场分享。这是张恭运罕有的几次对外输出,这段充溢高密味儿普通话的36分钟演讲意外在企业家圈子里激起回响。

我朋友圈里很多学者和企业家转发,一位管理学教授评价“把一家制造企业的经营特别是管理的要点讲得非常生动透彻,核心就是如何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这个有了,企业基本成功就一大半了。”一位做山楂制品的企业家则称,张恭运这段分享自己反复看了100多遍。

3月3日的豪迈探访,现场蜂拥而至100多位企业家,大多都是被这段演讲吸引而来。

我们参观了豪迈的车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豪迈在企业文化上的两点特色:

一是创新。

豪迈提倡“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时时皆可创新”。

“在我们公司里,扫地的大爷也能搞创新。因为我们公司需要加工设备,运输设备的时候,一些铁屑就会掉在地上,汽车、摩托车的车胎就很容易被扎破。于是,我们的扫地大爷就在他的小推车底下绑了一块磁铁。这个磁铁离地面很近,他推车走的时候,地上的铁屑就被吸起来了,效果也很好,我们马上对他进行了奖励”。

每年,豪迈员工自发贡献的合理化建议多达几十万条。至今,公司保安都可以直接给张恭运打电话,报告事项、提具体建议。

做了贡献的员工会及时领到“小红花”。奖品不拘一格,“天热了奖励个西瓜,天冷了奖励件毛衣”,标准是要及时,要让员工高兴。

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

二是共享。

张恭运的“三个共同体”在企业里实践得很好:

一是利益共同体,豪迈创立之初就号召员工入股,如今持股员工超过4600人,让奋斗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二是事业共同体。豪迈的宗旨是“努力把豪迈建设成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与奉献社会的理想平台”,公司奉行诚信文化,以信任凝聚人心,员工不设KPI,报销简易化,在家加班自愿申报就可拿到加班费。

三是精神共同体。27年经营,张恭运觉得一个组织最为核心的就是价值观的统一和游戏规则的制定。

张恭运不打篮球,却爱拿打篮球举例子讲“游戏规则”。“我说篮球场周围的树上有只鸟,这只鸟很可能觉得这些人傻乎乎的,非得把球扔到那个框里去。鸟可能会想,造这个框的人可太笨了,把框弄大一点不就行了吗?球不就容易投进去了吗?

球场的周围可能还坐了一条狗,但这条狗看明白了,它觉得这些人就得抢这一个篮球,如果每个人一个球,再把球框扩大的话,那就没有争抢和投篮的看点了,就没意思了,就不好玩了。这就是游戏规则中蕴含的人性。

所以你会看到,古今中外,像围棋、象棋这些游戏历经千年不衰,就是因为这些游戏的规则把人性调动了起来,让大家喜欢玩,而且能一直玩下去。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觉得在企业里边也要向游戏规则学习,制定的所有游戏规则要符合人性、要好玩、要符合人的价值观,把人的价值观在游戏规则当中落地。我们倡导什么、讨厌什么、反对什么,要在规则当中明确出来。”

见面时,张恭运告诉我,他觉得所谓“企业”就是“一群人企图通过冒险成就一番事业”。在这个思路下,“员工的热情就是企业最好的风水”,“不为员工着想的老板,不是糊涂就是坏”。在高密,张恭运的确建成了一个“工业乌托邦”,在这个组织里,大家参与的不只是双手,还有头脑和心灵。大家会真诚地希望自己好,公司好,世界好。

豪迈的明星其实不是这位低调的老板,而是另有其人——王钦峰。这位学徒工出身的员工如今是很多员工的偶像。他一路钻研破解了公司的很多技术难题,现在是公司里的技术标杆,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仿。

从苏州到烟台,探访多家企业,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希望

我曾看过王钦峰的一份自述,里面对技术的痴迷与投入让人感动。

“当时确实很投入,吃着饭也考虑问题,走着路也考虑问题,睡着觉也考虑问题。所以,有一回骑着自行车跟另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了;有一回骑着自行车上了麦穰垛,把手磕着;跟家里人也没有交流,吃着饭也走神,家里来了亲戚朋友,我也直着眼在那想问题;晚上睡觉也思考问题,睡着睡着突然想起一个思路来,就快记下来。俺父亲也认为我不正常,像傻了似的,就去找张总。我当时也瘦,110来斤,我母亲看着我那个样,就给我炖鸡汤吃……”

作家莫言有一篇未发布的文章叫做《高密三杰》,在他笔下,高密的三位人杰有两位来自豪迈,分别是张恭运和王钦峰。另一杰,则是一位一直对豪迈爱护有加、热心推广豪迈文化的原高密“父母官”。

德鲁克: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因为对纳微和豪迈的了解,2月28日参加阿里巴巴国际站一场论坛时,我有了鲜活的素材和真实的感触。

主办方希望我能谈谈企业家精神。

这个话题“前人之述备矣”,我着重思考的则是“企业家精神如何组织化与社会化?”即如何让更多人拥有企业家精神。

一路走来,和各个产业的企业家交流,企业家们的确尚有不少疑虑,一方面俄乌战争、中美博弈,让外部市场风雨交加,不确定性加剧;另一方面,也有企业家担心防疫成本拖垮经济、诋毁企业家的民粹舆论泛滥等问题。

但在阿里这场论坛现场,却感受到热气腾腾、分秒必争的气息。原本计划400人的论坛,最后涌进了600多人,众多外贸企业过来探消息、学招式,依然充满期待,依然充满干劲,不畏奔波,这无疑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展示与释放。

大大小小的组织、企业,要度过危机、实现转型、链接未来,除了专注于产品和技术突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这种创新创造的干劲,这种企业家精神的激扬。

在今天,“企业家”概念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和演化:从最初定位于格局远大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到后来涵盖卓越的国企管理者,再到近几年,像方洪波、逍遥子这样领军型的合伙人/职业经理人,大量已经接班或正在接班的优秀二代群体,显然也应算作“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也并非企业家的专利,作为一种创新、冒险、自我证明与成就他人的源动力,企业家精神应该组织化与社会化一个企业的风水,在更多的人身上出现,成为公司的共同追求与精神动力。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里有言,“如果你不懂管理,那么你不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反过来,如果你只懂得管理而不具备企业家精神,那么,你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官僚主义者。”

企业家精神在组织里的激发与张扬,应该是一个相向而行的过程:从创始人的角度,设计好、落实好“共同体”机制一个企业的风水,才能点燃员工的心中之火。上世纪90年代,在讨论“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即指出,“华为公司主要考虑的是共同奋斗者的利益,而其他公司主要考虑的是创业者的利益,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见黄卫伟 吴春波主编《走出混沌》)

从经理人的角度则应努力向企业家学习,理解与培养企业家精神。经理人向企业家学什么?在我看来,主要是四个方面:

1. 从做事的动力来讲,是主动还是被动?企业家是主动寻找机会、改变命运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等待安排的人。

2. 从做事的方式来讲,是守旧还是创新。真正的企业家不会“萧规曹随”,他们情愿做刘邦、萧何,而不是亦步亦趋,踩着别人脚印前进的曹参。

3. 从做事的资源来讲,是开放还是封闭?企业家和匠人的分别正在于相信团队,整合资源,“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 从做事的时效来讲,是着眼短期还是长期?企业家不能跳槽,是伴随终生的职业,所以真正的企业家放眼长远,着眼长期,志在诗和远方。

建设一支精通管理、洋溢企业家精神的经理人团队,正是当下的所需与机会。在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文版的序言中,德鲁克对中国经理人的成长寄予厚望,“经理人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经理人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或经理人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排版| 敲敲

审校| 小米主编| 孙允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