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三剑客图”的渊源体系——“绝顶”
“卅三剑客图”的渊源体系——“绝顶”
对于“绝顶”板块,我想先说几句。在上一篇霍元甲里,我已经阐述过,史家学者、文人对民间武术家大多冷眼旁观,所以关于他们的文献记载并不多,诸如《大力士霍元甲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文,多为小说家言,即便有些如《汪穰卿笔记》的散文,精武会的史料,所述也寥寥。
“绝顶”的每篇文,仅仅是整合筛选部分资料、民间传说等,再用拙劣的小说手法传记手法写就,虽尽可能符合逻辑,但对方家而言,充其量只能算稗官野史,的确难以让人尽信(当然,后面“卅三剑客图”的板块,讲述三十三位武侠名家如梁羽生等人的历史,因文献较丰,则会力求还原真实)
尽管如此,对每个武术家,我还是会挖掘出不同的东西并呈现出来。对霍元甲,是神坛之辩的老话题;对孙禄堂,则会趁机梳理一下三大内家拳传衍的渊源体系。
------------------------------------------正文分割线-----------------------------------------------
保定属燕赵之地,民风强悍,出过荆轲、祖逖、杨继盛等不少狠人,这里尚武的风气纵不比沧州、佛山,却也不在少数。所以一旦城里放出消息,外头来了身怀绝艺的某某,群众们欢欣鼓舞,拳师们立马就摩拳擦掌,吹胡子瞪眼,口中叫爹骂祖宗,操起家伙约上兄弟,赶个黄道吉日聚在一块,准备给那个有抢生意之嫌的家伙一点颜色,就算不把他打个半死,最好也能吓得他赶紧滚蛋。
这一日的保定某茶馆“卅三剑客图”的渊源体系——“绝顶”,就有二十多名拳师埋伏在里里外外,他们打听到那个从外头返乡、武艺非凡的年轻人的喝茶习惯,便齐聚至此,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这小子来个暗算偷袭。没多久,远处果然走来了一个人影。
年轻人一袭长衫,神情冲和平淡,飘然而至。拳师们知道这小子声名在外,并无十分把握,只待他入门之后,里应外合倚多为胜。可是直到此刻,众人却迟疑不决,各自捏了把冷汗。因为年轻人揭开门帘,并不入内,只是转过身来,四处察看,目光如炬。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二十多个拳师知他已有所察觉,必须夺取先机。于是在对方未暇出招防备前,不约而同,轰然而上,一齐出手……
这是1888年的秋天,暗算的拳师们终究没有摆脱龙套的命运,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是别人,正是清末民初不世出的武学奇才,后世的人称他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
六合形意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罪大恶极地洗劫了圆明园。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孙禄堂出生于河北望都县,名福全,“禄堂”是他的表字。晚年,又号涵斋,别号“活猴”。
同许多武侠小说的主角一样,孙禄堂的命运坎坷,家中一贫如洗,七岁丧父,他辍学之后,与母相依为命,同时怕自己遭受欺侮,便拜当地的吴姓拳师,学习六十四散手、童子功、轻功铁锡碑、暗器等少林武艺。这里必须特别提及,自古轻功都不像电视里那般踏雪无痕,墙壁可走,水面可行,只是通过锻炼使得健步跳跃远胜常人,“铁锡碑”就是通过附着锡瓦铁衣在身上,按程序练功后久而久之脱去重物,便生效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十二岁的时候,母亲身患重病,小禄堂纵然焦头烂额却无可奈何,悔恨自己无能施救,竟发了狂,半夜偷偷跑到外头枣林意图上吊自杀。好在自杀手法出了问题没死透,清晨被路人抢救捡回一条命。
路人感于孙禄堂身世,出手资助,孙禄堂与病愈的母亲前往保定投奔亲友,以做毛笔为生。天资聪颖的孙禄堂,终于要在保定踏上了武学殿堂的第一步,而物华天宝的保定,也终于迎来了这位名留青史的宗师。
武学源流渺渺难考,但至少在民国时期,内家拳已渐成大观,分为三大拳种:形意、八卦、太极。这一次,我们的主角是形意拳。
虽说英雄莫问出处,但英雄要想成名,却经常拉上一个靠谱的祖宗。形意拳也是如此,这套拳种拉的祖辈很了不起,就是抗金名将岳飞。按有些拳谱上的说法,清初山西武师姬际可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少林各种拳法的母拳,与传说中的岳飞老师周侗有关),又精通六合枪,还偶然得到了岳飞的拳谱。于是以武穆拳谱为基,将六合枪入拳形,糅合心意把等少林武艺创下心意六合拳,之后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地域派系,传至第五代弟子河北李洛能(绰号“神拳李”),得其精要,又稍作改进,并且顺便改了名,河北形意便成了当时盛行的拳法品种。
李洛能门徒众多,知名者乃有八大弟子,我们暂且记住其中刘奇兰、郭云深、宋世荣及刘晓兰几个。
刘奇兰再传弟子李存义,曾投身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绰号“单刀李”,名扬武林,与大刀王五、八卦门人程廷华过从甚密,后参与创立“中华武术会”,这个团体一度湮没于历史的黄沙中,到了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又重新见了天日。
郭云深与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交好,同时郭还有一个再传弟子,叫李魁元(又“李奎垣”一说)。
之所以理清这些脉络,因为其中许多关键人物,都影响孙禄堂至深,而且几乎每一个,都十分欣赏这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一步一步,为他铺陈了走上武学大道的基石。
他的第一个师父,是李魁元。
孙禄堂一直未曾放弃练武,偶然的机会,被李魁元识中,如同某些熟悉的桥段一样,小禄堂被肯定了“你根骨精奇,是个武学奇才”云云,开始跟随李师傅学习形意拳。
李魁元倾囊相授,感慨此子天赋异禀,怕自己才能有限,耽误其前程,便将孙禄堂引荐给师父郭云深,与师公这一学,就是八年。
李魁元的选择是明确的,他不藏私,不忌才,终于没有埋没这一代奇才,郭云深也惊于此子小小年纪,悟性之高从所未见,深知捡了宝,于是尽数传授平生所学。
每个人智慧有别,思维有异,所以一套武功传至后世,往往有不同见解,生出种种派系旁枝。就如同阳明心学,也有左右派、泰州学派之分,而不管分成多少派别,却一般不会动摇正统本源的地位。孙禄堂实在太过聪明,郭云深的郭派形意拳,只怕还不能满足他,但是总不能把祖师爷姬际可挖出来亲自指点,而恩师李洛能虽与八卦董海川、太极杨露禅鼎足而三,却已年迈不再授徒。于是郭云深为了让他融汇本源的形意拳,带他去见了几个人。
游身八卦
孙禄堂跟随郭师公迁往西陵,结识了刘晓兰、宋世荣,按辈分,他当然要称呼他们为师叔祖师伯祖,端茶送水。两个前辈也不倚老卖老,见了这小子,还是要夸一下“根骨精奇,是个武学奇才”种种,顺带稍加点拨,又累积了不少收益。
无论如何这是西陵,前辈们匆匆寒暄便即告别,但是与这位徒孙辈的一面之缘,已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好感。
郭云深又带孙禄堂去北京拜访了一个叫白西园的人。
白西园是清末宫廷御医,也是李洛能的高徒,在神拳李门下,以郭云深武功最高,而宋世荣轻功最好,其中白西园文化水平最高,他整理了一套形意拳谱,送与孙禄堂,并将武医之技相授。
若要用金庸的小说人物去比照,孙禄堂就如同张无忌一般,根骨奇佳,而一路上总会有形形色色的老师,比如谢逊、胡青牛、张三丰点拨授技,际遇幸运得出奇,却也源于他的天分与性情。
孙禄堂学武虽快,可因为家贫,文化水平一直算是硬伤,但他奋发向上,勤恳自学,而白西园的到来,无疑又为他添了几分臂助。白不仅与他点拨形意拳的要义,武学理论,还跟他探讨了中国无上哲学著作《易经》。易学有通天彻地之能,风水、运势、兵法、商道,甚至是武学之旨都能囊括其中,但问题在于——这是一门极为艰难的学科。
暂且离开艰涩难懂的白前辈吧,因为这时候,宋世荣来信邀请他去山西研讨形意拳要义了。
孙禄堂为了武学之道,又收拾行囊去了山西,没想到,离开白前辈,前面等着他的仍旧是很玄妙的东西——内功。
宋世荣轻功最好,轻功施展要提气换气,所以关键的一部分取决于练气。气之一道虽然玄乎,但并非无稽之谈。这一次,孙禄堂蒙宋青眼,得以跟他讨论了内经及炼神还虚之法等。
听起来还是玄之又玄,自然,因为这两人讨论的与我国道家内丹术有关。内丹术本是我国自古修真求仙所衍生的一门学科,它以《黄帝内经》、庄老之说、《阴符经》等著作做为理论基础,打座吐纳导引,调和体内阴阳,成仙是不可能的,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倒是没什么问题。所以自古习武修道的大师,多是长寿者(远有张三丰,近有吕紫剑)。
孙禄堂是奇才,他修习形意拳,自然要经过这套修炼内功的程序,只是他年纪尚轻,终究还是要此道名家点拨。
按传统内丹术,一般要经过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几个境界,与宋前辈交流良久,琢磨良久,学习良久,孙禄堂竟然真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通俗点说,孙禄堂如同学了九阳真经的张无忌,基本上是内功大成了。
但是学无止境,孙禄堂想弄清的还有很多,譬如易经与拳法的关系。
而接下来,承郭云深的嘱托,为了佐证易与拳,白西园要将他引荐给下一个大家,这个人以制镜为业,江湖人称“眼镜程”。
三大内家拳以及其他罗汉拳、通臂拳、螳螂拳等拳种,还有一些兵刃暗器,都是当时武馆流行教授的技艺形意太极八卦先练哪个,所以习武之人往往兼学十数门技艺都不在话下,但杂而不纯是通病,而像孙禄堂一般习于各大名家,实在是难得的际遇,当然,学得会是前提。
“眼镜程”程廷华出自八卦掌门下,师承河北董海川。此掌法系董海川云游四方、得道家修炼启示、整理平生武艺所创,倒未曾拉上什么古人。传至如今,主要分为尹梁程张史五派,而程派的创始人,自然就是这位程廷华。
据载,程廷华八卦掌的特点“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
而不拘泥于门户、汲汲于易理的孙少侠,也就此迎来了他的下一个恩师。
如前文所说,董海川、程廷华与形意拳的众多门人交好,而且此子实在聪慧,但终究门户有别,程廷华一代宗师,能够指点这小子两招已经算大方,是否会藏私,我们倒也不敢保证。
只知道一年后的那件事,终于让孙禄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武分南北,南重灵巧,北重气力,而当一名南方武人北上京城,欲以一人之力挑战京中拳师之时,南北的争锋角逐也正式将城中的名家推向了风口浪尖。
虽然只是一次比试,却攸关平生荣辱,而且要命的是形意太极八卦先练哪个,京中的拳师都得养家糊口,落败的话,饭碗不都给这南方人抢走了?更要命的是,这个不速之客,还真的极为生猛地打趴了一堆人,直到走向程氏八卦掌的大门,他的战绩还是全胜。
这个场景好比电影《叶问》中上佛山挑衅的金山找,他四处比试获胜后,得意洋洋地走入了咏春名流叶问家。相反的,南方咏春派的武人,也一脚踏入了八卦名家程廷华的大门。
程廷华为人低调,避其锋锐,坚决闭室不出。
大师不出马,八卦门的其他子弟兵只好硬着头皮一一迎战,结果这群不争气的小子,居然尽数落败,南方武人得意洋洋,叫嚣所谓八卦掌雕虫小技,不过尔尔。
这个迫在眉睫的时刻,一个并未正式入门的年轻人已经信步上前,笔者猜测,那个时候,他应该是抱着拳形意太极八卦先练哪个,极为潇洒地说道:
“不才程门小厮,初窥八卦掌门径,愿与先生一试。”
那一年,孙禄堂二十三岁。
云游四海
我们并未亲自见过那场比斗,只知道这是孙禄堂第一次与敌人的对打,也猜想倘若搬上大荧幕,导演编剧必定会费尽心机营造一场恶战。
但据流传后世的记载,孙禄堂只是一出手,就将南方武人从屋内揍出屋外。
当然或许不乏夸张的成分,因为在有关程廷华的传记中,将南方人打出屋外的却是程大师本人。
我们暂且相信前者,因为只有这样,眼镜程才会大喜过望地发现孙少侠惊人的武学天分,然后终于慷慨地将包括八卦剑、七星杆(该派奇门兵器)在内的八卦门绝技尽数倾囊以授。
孙禄堂形意拳本已臻化境,这下又花了一年,便学成归来。他在跟程师父的探讨中逐渐明白易学与武学联系的同时,蓦然想到:自己领悟如此之快,难道形意拳与八卦掌,有共通之处?
这个大胆前卫的想法一闪而过,却从未消逝,因为它已然为孙禄堂日后的巅峰境界,埋下了伏笔。
他回到了郭云深身边。忽忽数年,经过了形意拳各大名家的提点,又得了八卦掌的真传,孙禄堂已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禄堂,出去走走吧,只有行走于江湖,才能学到更多。”
他听从郭云深的建议,决意效仿创下八卦掌前的董海川,云游四方,以证大道。
何谓道?老子曰过:道法自然。易经也曰过:一阴一阳谓之道。
天下至理,往往有共通之处。大象无形,而无上大道,莫可言状,遍布于山河之中,隐匿于天地之间。
二十五岁的孙禄堂开始南下游历,途径河南、湖北、四川等十一省,闻有艺者便前往切磋。当然,这并不是抱着踢馆的打算,因为孙禄堂在提升自己的武艺招式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他的踪迹不仅在城乡郡邑间,也履及深山老林、大川幽谷,上少林,朝武当,访峨眉,结识有道之士,交游智慧之人,高僧隐道,妇孺老少,甚至是虎豹豺狼,草木川泽,皆为师友,他修心养气,研易论经,有若凭虚御风,遨游方外,一行一举合乎天道,一招一式渐臻化境。
这是境界和修养的升华。
这一段经历颇为传奇,已经接近吕洞宾修道有成的情景,甚至就差“白日飞升”四个字了,有时候笔者甚至会想,孙禄堂南下十一省历经三年,究竟如何以二十八岁的年龄悟出两百八十岁的境界?
总之,理论与实践糅合得炉火纯青的孙禄堂大侠,结束了他的游历,回到了保定。
他曾经是如此孱弱,甚至险些向命运屈服。
而这时,他不仅学艺有成,而且数年时光,经历大小比试,从于无数名师,小伙子已然声名煊赫。
当保定城里的人听说来了个这样的大人物,纷纷雀跃着准备投入孙家的门下看神仙。
神拳李洛能的徒孙来了,同时他还是董海川的徒孙,你说要不要命?你说城里的武师还怎么做生意?
做不了生意只好做掉抢生意的,于是出现了开头二十多名围攻一人的情景。
在武艺超群的孙禄堂面前,这些草根拳师根本不够看,还没数个一二三,落败的拳师们统统滚蛋。孙大侠本来未必有抢生意的念头,这么一下闻讯跑来的人更多,排了满大街,想不收徒还不让你走了,于是孙禄堂在蒲阳河畔成立了蒲阳拳社,教出了第一批学生。
大侠的声名越来越大,甚至县令都拜倒在他门下,连清廷都请他选拔武庠生(类似武秀才),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我们暂且略过,因为这些事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爽滋事的、不服找打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结局必然都是落荒而逃,孙禄堂多了几个外号:“武圣”、“平定兴”(在定兴连败数十人)等。
但外号多少,孙大侠已无暇理会“卅三剑客图”的渊源体系——“绝顶”,因为随着时日渐远,他深知人事无常之理,于是他开始怀念故人,抽出余暇,去拜访眼镜程师父,去拜访郭云深师公。程廷华热情欣喜地与他互相交流,最后只感慨地说了一句话:“神乎哉,神乎哉,独步绝伦矣!”神乎其技,一代新人换旧人。
至于郭云深,却已然过世。
形意拳巨擘,“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就此谢幕。纵观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而且培养出了不少武学名家——除了孙禄堂,后来投身义和团的李存义、李存义的高徒尚云祥,都受过他的指点。
人死万事空,但郭云深还留了一本书给了孙禄堂:《解说形意拳经》——虽然类似的书白西园前辈已经给过一本了,但这一本除了是郭云深毕生武艺之精华,还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于是,孙禄堂知道了师公的遗言。
——从此,你不再是我的徒孙,你就是我郭云深的嫡传弟子。
太极圆转
1900年,庚子之变。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终究没有神灵的庇佑,义和团的神拳和大刀也终究没能庇佑大清风烛般的江山。
八国联军入主京畿。
投身义和团的李存义师兄躲了起来,而孙禄堂师弟却只身赶往了北京。
这个时候,他已经四十岁,有了三子一女,未来的孙氏武学继承掌门人孙剑云女士尚在襁褓,他却无暇照顾。因为他要去找一个人,那个人曾经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那个人居住北京,以制镜为业,程氏八卦六十四掌无双无对。
孙禄堂终究还是晚了好几步,眼镜程早已牺牲在德国人的洋枪之下。
他听周围的人说,程廷华杀了好多洋鬼子,他使出绝学游身八卦掌时,洋人还以为在变戏法。
但是武功再强,终究,终究还是敌不过洋枪洋炮。
许多年以后,老舍笔下的沙子龙只能凭吊他的断魂枪,冯骥才构造的神鞭终于从中断截,一切跟不上时代的东西似乎注定要被淘汰。
纵然八卦掌无双无对,纵然形意拳天下无匹,周遭却再也不复冷兵器称霸的世界,罔论手无寸铁、却妄想败尽夷狄。
区区一双拳脚,究竟如何敌得过列强的火焰?
孙禄堂很悲伤,很失落,但他没有迷茫,也没有绝望,因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他知道,自己还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四年之后,梁启超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之武士道》,提出文明之精神,野蛮之体魄,唤醒了国人潜藏的尚武的热血。
而在此之前,孙禄堂已经踏上了相同的道路。他回到了蒲阳拳社,潜心授徒。他知道区区拳脚固然敌不过枪炮,但要唤醒这片积弱的文明,就必须重振体魄的野性。
他已经教出了孙振川、孙振岱,他还教出了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还有之后的朱氏兄弟,等等,等等,桃李与声名齐满天下。
与此同时,他的战绩也不断在刷新,东北的痞子“盖三省”,俄国的格斗冠军彼得洛夫——这些欠收拾的洋人,他尤其不留情,甚至还去什么“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遛了一圈,捧了个冠军回来(此事存疑),这个时候,一辈子陪伴他的外号已经冲出了中国武林,轰动了整个世界:
“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五十多岁的孙禄堂在北京定居,在法政学校教授武术,无数名家汇集在京津,闲来无事就互相切磋,商议武林大事。就在那个时候,孙禄堂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形意、八卦、太极,再加上一个比较流行的通臂,四门似有共通之处,莫不如合为一家?
孙禄堂并非首要提倡者,早在十几年前,程廷华便曾与李存义等人商议过此事,此次重又提及。但由后续的事情看来,这个想法应该还是不了了之,笔者猜测,在极重门户之别的武林高手们看来,这个想法或如五岳并派,辱没先祖的可能性太大,这老小子精通了形意拳、八卦掌,还想当左冷禅不成?就算此刻金庸还没出生,大家还不认识左冷禅,你合并四门,究竟安的什么心?就算你形意八卦厉害,你太极通臂难道也一样牛吗?
以当时国术的普及,再加上一段时间深山老林四处串门拜访道士高人,孙禄堂练过太极拳通臂拳并非不可能,但终究未曾得真正名家点拨,精通程度或不如其他两个拳种。但是,机会总是会来的。
紧接着,就在北京这块风水宝地,孙禄堂认识了一个人,他叫郝和,字为真,擅长功夫:武氏太极拳。
于是,三大内家拳里最知名最流行的拳种,正式登上了台面。
对这套拳种勿用多费笔墨,参照古人的话:“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足以蔽之,再不清楚,大清早去公园看看老人家们,也差不多知道一两分了。
传至如今,主要分为陈、杨、武、吴、赵堡、孙等几大流派。
考察武学的来源是极为飘渺的一件事,太极拳虽然出名,也一样。按普通人的理解,太极拳源自张三丰,经过万历人士王宗岳的流传,开枝散叶,辗转百年,分出一脉为赵堡流派。
还有另外一种为许多业内人士接受的说法,河南陈家沟陈王廷根据流传的戚继光拳谱,成为太极拳首创,是为陈式流派,传至杨露禅,衍生为杨式,杨传武禹襄及满人全佑,全佑之子改姓为吴,传吴式,而武禹襄创武式,再传李亦畲。
郝为真就是李亦畲的徒弟。
数十年前,形意拳巨头李洛能与八卦掌创立者董海川及太极宗师杨露禅鼎立于武林,传至三代,两个后人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相遇。
郝为真叹服于孙禄堂的领悟力,几番推手较技,甚为钦佩,而后生病又多蒙孙的照顾,感念之下,将武式绝学悉数传授。
不管是武式还是什么式,都是起于一脉,要旨相仿,更重要的是,领会了太极拳的精义后,孙禄堂再次肯定了三大内家拳的相通之处。
既然不能多门合一,那么,就由我来将三教同流!
天地别开
1918年,孙禄堂联立形意、八卦、太极要旨,熔三家于一炉,自创体系,仍是命名太极,取至高至上之意,孙式太极拳就此诞生。
此后,他一直秉持武术无界的观点,大方地先后出版形意、八卦、太极相关著作,将平生的绝学慷慨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严格说来,虽然名字相同,但孙式太极拳并不能单纯地算是太极拳的一个分支,它里头含蕴着三大拳种的学问,据易品道,推陈出新,卓然而独立。
笔者并没有写拳谱秘籍的本事,所以也无以详细说明诸多武功的练法,但接下来还是要简单讨论三门合一的可行性。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及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等)为基本拳法,直来直往,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的拳谚,硬打硬进,有如电闪雷鸣。
八卦掌,有“百练走为先”之说,因为它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及避正打斜为运动形式。
而太极拳,基本就是那几个关键词,以柔克刚、舍己从人、避实就虚、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曾经有人这么概括过:形意是线、八卦是圆、太极是球。表现方式不同,内里还是一样的。
笼统地说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九个字:“形意劲,八卦步,太极腰。”而贯穿这些特点的,就是高深而玄乎的拳理要旨。
这套理论体系随着不同的著作颁出,自然轰动了整个武林,但是光有学术论文远远不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闻风而来,结果只是壮大了孙禄堂的徒子徒孙队伍。孙禄堂的大宗师地位,直到此刻方正式奠定。
在文坛上,对于那些学富五车、能够著书立言、形成一家之说并影响后世深远的人,我们都称之为大师。在武坛上也多是如此,精于一门技巧充其量只能算得上名家,孙禄堂此前的求学之路一直都在别人的牵引下行走,就算他把三门拳法练得再精妙,估计也只能算郭云深、程廷华、武禹襄的杰出传人而已。但他别开天地,融三门之长而成就一家之功,之后陆续在中央国术馆、江苏国术馆任教,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传承,可以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33年,传说孙先生预言了自己驾鹤之日,而后,坦然言道:“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一笑而终。
这段传说颇有神化他本人的味道,并且之后百年,关于孙禄堂的传言沸沸扬扬,说他一生未尝败绩,是古往今来武术之巅云云。就笔者看来,这些言论颇为无聊,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往者数百年,本就难以评断所有人的武艺高下。而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宗师之所以为宗师,并不仅仅在他的武功多强,更重要的是在于他所遗留的武学瑰宝,在于他对发扬国术所付出的一切——天下第一,并没有那么重要。
-----------------------
下期预告:叶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