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占卜法”是怎么来的?
“蓍草占卜法”是怎么来的?
《周易》占卜法——蓍草占卜法
《易经》我们大家都熟悉,市面上算命先生多是用八卦占卜六爻占卜铜钱起卦方法,八卦即来源于《易经》。但是,《易经》其实有三种,一个叫《连山易》,一个叫《归藏易》,最后一个叫《周易》。传说《连山易》乃伏羲所作,夏朝时用此书占卜。《归藏易》为黄帝所作,是商朝的算法。但是都是传说。夏朝占卜的方法于世无闻。商朝的算法到汉代也失传了。只知道,大概是用龟甲或兽骨钻孔“蓍草占卜法”是怎么来的?,放在火里烧,根据烧出的裂纹来判断吉凶,这属于“象数派”,即人们所说的后天八卦算法。《周易》占卜法大致传下来了,就是今天要说的“蓍草占卜法”。
先解释一下“蓍草”。据《纲目》云:按班固《白虎通》载孔子云:蓍之为言耆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能尽知也。也就是说,和用龟甲一样,古人认为蓍草寿长,有灵性。据《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蓍草占卜法”是怎么来的?,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这些当然是传说,不足为信。
那么究竟怎么占卜呢?
首先六爻占卜铜钱起卦方法,筮者要准备五十根蓍草,取出一根,横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运算的,是为四十有九。(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第一次运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甲与乙。(分而为二以象两)
2.从甲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挂一以象三,天地人三才也。)
3.甲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4.甲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归奇于扐以象闺)
5.乙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6.乙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运算:
1.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运算:
1.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六爻占卜铜钱起卦方法,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运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阴爻记为虚线“——”,阳爻记为实线“一”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复”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为“本卦”。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本着“物老则变”的原则,九、六为可变之爻(阴变为阳,阳变为阴);七、八为不变之爻。经过九由阳变阴与六由阴变阳,再形成“之卦”。本卦与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线索。
本卦和之卦都有了,接下来就是解卦了。按照朱熹的说法,解卦的方法有这么七个原则:
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
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
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
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
7、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
按照这七个原则去查《周易》的卦辞或爻辞就行了。
- 相关文章